野蛮生长,这就是大宋科技现状。
    要不是有张正书的出现,怕是现在都摸不清方向。毕竟没有归纳总结,没有形成一门学科,没有形成研究规律,想要获得更多科研成果,那是白日做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儒家一统学术之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世界了。无他,就因为儒家的排他性。现在张正书能做的,就是让科技能夹缝中求生存,不去触碰政治,让它在民间汲取养分壮大。
    为此,张正书宁愿投入巨额金钱,哪怕没有产出也是值得的。
    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不怕老实说,李家村技校已经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档案室,就是专门用来储存实验资料的。
    日后这里,将会成为科研圣地,绝不是信口胡说的。要知道,科研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需要一系列技术、数据支撑的。李家村技校向来重视这个方面的建设,也培养不少人才。张正书常常感慨,在古代不是没有聪明人,而是聪明人都得不到培养罢了。想想看,如果宋朝人人都识字,有天赋的人都得到培养,那将会是怎么一个恐怖国度?
    但这个只能想想而已,因为这样会危及儒家的统治地位。
    为啥?
    都不好忽悠了,怎么保持纲常礼教?
    正因为张正书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只能小打小闹,看能不能撞大运找到几个天才。事实上证明,中国的聪明人还是很多的,很多小孩都是可造之材。李家村技校,已经蜕变成了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估摸再给张正书十年时间,张正书能让整个大宋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即便是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了。
    别的不说,水泥、玻璃的应用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在加上李家村大肆收购杜仲胶,连种杜仲的百姓都多了起来。
    这就是改变,即便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做出的改变。能做到这地步,其实张正书已经很满意了,慢慢孵化,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人总是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哪怕是顽固的儒家理想主义者,也会妥协做出让步的。
    能做到这等地步,张正书觉得他已经成功了。
    毕竟儒家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能潜移默化改变儒家,让儒家对科技态度改观,已经是天大的成功了。除非改朝换代,不然的话,儒家都不可能被推翻的。看看正史上为了推翻儒家,中国经历了多少阵痛?即便是如此,还是断得不干不净,也不可能断得干净的。平心而论,儒家并非一无是处,但这并不能改变它已经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的事实了。
    就在张正书带着曾瑾菡再次前往李家村,开始更深入科研的时候,皇宫内传来了一个让张正书意想不到,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噩耗。
    赵煦病了,还是很严重的病。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正书还在和苏熙讨论着水力锻机的可能性。
    “什么?”
    张正书真的意外了,要知道这和正史上赵煦患病时间,还是有所出入的。
    这时候,前来曝料的“内探”说道“官家是真的病了,还召了孟婕妤在旁侍奉……”
    “孟婕妤?!”
    张正书就奇怪了,“哪个孟婕妤?”
    “就是废皇后孟氏啊!”这个“内探”觉得奇怪,“小官人,这事都传遍整个大宋了,还都说孟氏是咸鱼翻身哩!”
    “……”
    张正书对谁是皇后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知道赵煦怎么样了。
    “知道官家得了什么病吗?”
    面对张正书的问话,这个“内探”明显是知情不多,含糊其辞地说道“可能是感染了风寒罢?”
    “行了行了,你下去领赏吧……”
    一天的好心情,已经被这则消息给滚搅了,张正书现在觉得有点低落。
    苏子明见张正书情绪波动明显,有点讶异“小官人,你怎么了?”
    “官家能不能挺过这一关,还是两说啊……”张正书不敢下定论,但从时间点上说,确实是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
    苏熙一愣,说道“小官人,你是说官家他……”
    “有可能。”张正书低声说道,“我要做两手准备了……”
    情商再低的苏子明,也知道此事耽误不得,心情也不由得低落了起来。张正书见他如此,笑着说道“别怕,还没到最糟的时候。”确实,其实张正书觉得还是有希望的,首先赵煦并没有像正史上那样旦旦而伐,再者,赵煦比正史上健硕多了,最后,就是张正书的存在了。
    如果给张正书进宫看一趟赵煦,说不定能用系统看出赵煦患的是什么病。对症下药,治愈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没有到最糟的时候。
    “就算到了那一步,我们也可以到明州去嘛!实在不行,我们退去流求,一样做科研!”张正书早就下定了决心,根本不会怕这个。“你不是说,杭州的造船作坊,已经造出船只了吗?”
    “不错,已经得到了不少订单了。”
    苏子明这辈子就没有佩服过谁,但对张正书,他是真心佩服的。
    那新型船只“飞蛟船”,简直是为航海量身打造的,载货量大不说,速度还飞快。最重要的是,因为采用了拼接龙骨技术,根本不需要多少木料,就能造出来了。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造船时间。就算是一年时间,也能造出十余艘“飞蛟船”来。这不,杭州造船作坊的船坞里,还停着几艘还未完成的“飞蛟船”。如果扩大生产的话,一年造船二十艘也是妥妥的。
    当然了,造船技术也不免外泄。
    中国人的山寨技术实在太强大了,“飞蛟船”被证实有用之后,立马被别的造船作坊仿造了。虽然没有拼接龙骨技术,可他们的外形几乎相差无几。即便航速上有点差距,但也不算很大。关键是操帆手,因为软硬帆的结合,能胜任的操帆手实在太少了。航海技校里培养的水手,又第一时间进入了张家船队。
    这样一来,操帆手反倒成了香饽饽。
    。
    www

章节目录

大宋好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官网只为原作者飘依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依雨并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