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等这些就是在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
当然,莎翁对于剧中男女主人公年龄问题上的处理,也是令人咋舌的。也许一百多年前的人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那么早的降临在一对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么牢固,让这一对恋人能够抛开自己的生死。毕竟,当朱丽叶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年龄,刚满十四岁。但是,人们不再会有以前的那种观念了,当人们看到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预见能力,不管十四五岁男男女女,他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是不是爱情。
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但是在,这样的结尾对的人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对此感到惋惜,是没有必要的。
结论,残酷的爱情,任何伟大爱情的必由之路。
维纳斯和阿都奈斯
在所有的爱情中,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这个来自于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美少年阿都奈斯对自己所产生的爱情,一点也不比维纳斯对他的爱情更浅。不同的是,维纳斯对他的爱,是任何社会都可以宽容接受的,虽然两者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点差别。可是阿都奈斯对于自己狂热的爱,却是难以被人理解。以至于后来人把他的这种行为叫做自恋(narcissi),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则被归为病态的一类。这对于这个美少年的本身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爱,只要是爱,都不应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不屑。
当然维纳斯对于这位美少年的爱,也是令人称道的,其追求的程度,迫不及待的心情,让很多高傲,自负的娇小姐们都无法理解。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叫做神仙做到她这个份上,还是不要做了。
忘情的维纳斯遇见了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的阿都奈斯,从她的角度上来说,是她爱错了人,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分什么对错的,她就是爱他,这没有办法。维纳斯把一切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故事里对于情欲的描述,让我们的男女看了都有点觉得火辣辣,可是不要误会,这是维纳斯爱他的表现,与色情无关这个故事还给我们后来的爱情文学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都奈斯爱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第三者,从更广一点的意义上来说,从那以后所有关于三角恋爱乃至四角,五角恋爱的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一个叫做维纳斯和阿都奈斯的故事。
结论,一厢情愿的爱情,总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快速毁灭和另一个人的慢慢毁灭。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这是近代以来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爱情故事,直到如今还被广为流传。在不列颠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位国王会主动逊位。而他下台的原因却是为了两个字爱情。这位使得他抛弃自己应有政治地位的女人,竟然是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
这件事在欧洲的上流社会眼里,无异于大逆不道。在当时的欧洲主流社会,人们还无法给这件事情以充分的宽容和认同。成千上万国王的支持者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国王退位的声明,泪流满面地瘫倒在地。也许他们的举动里面还包含有对这份爱情极大的敬意,他们是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看着自己爱戴的国王走下王座的。但任何事情就是这样,有一得必有一失。国王失去了他的王位和他的王国,得到了他最珍视的爱情。
辛普森夫人后来以温莎公爵夫人的身份把自己丈夫的遗体送回英国,参加国葬。整个英伦三岛举国上下一片悲声。在那个时候,认同他们爱情的人,已经比几十年前要多许多了。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为爱情献身的经典。想起来,没有他们的爱情,整个历史也许会被改变,现任的女王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为了爱情而抛弃王位的君主,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把爱情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是人这个概念的的诠释。
结论,有代价的爱情,爱情的代价在蔑视爱情的人的面前是泰山,在珍视爱情的人的面前什么也不是。
罗伊和马拉
在伦敦的一座名叫华铁卢的桥上,一段美丽,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炮火的轰鸣中悄悄地开始,同样,这份爱情最终也是在这个桥上走到了终点。其实这段爱情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
这段爱情从头到尾都是那么的美好,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坏人,我们看到的都是好人。罗伊和马拉在桥头相遇的一瞬,伟大的爱情就开始了。罗伊在雨中望着上面的窗户,在他们的故事里,是点睛之笔。就在两个人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对方的名字。一切看似那么的荒诞不经,但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就是这一段闪电般成熟起来的爱情,却让一个人因为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情永远的放在自己的心里。
这个故事中的所有人,是宽容的,罗伊的叔叔,妈妈。不宽容的是一种无形的氛围,一种可以把人窒息的氛围。这种氛围牢牢地控制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在无可奈何的看着残酷的现实一步一步走来。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拉的死,恰恰就是这个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正是她的死,才构成了这个故事的不朽,反之,马拉会成为又一个简爱,只不过马拉面对的罗伊,比简爱面对的罗切斯特更加浪漫一点,脾气更加好一点而已。而简爱的故事,实在不能算得上一个伟大,经典的爱情故事。我们把它叫做个人奋斗的经典之作还差不多,或者叫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教育制度以及门第观念的批判也行。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认为,婚姻应该是门当户对的。可罗伊和马拉的故事已经超出了门当户对的范围。如果我们把这位大作家从坟墓中唤醒,让他对魂断蓝桥的爱情故事进行一番评价,我想她也会感到很为难的,真的很为难。
结论,永远的爱情,无法长相厮守的爱情,才会是永远的爱情。
爱斯梅哈尔达和撞钟人
在阴森森的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撞钟人,被人们称之为野兽,那个为避祸逃到了里面的波希米亚女人,被人们称为美女。美女和野兽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不对称的爱情,并且反差如此之大,给人的直观感觉,并非像这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令人动情,令人回味。但是在几百年以后的钟楼里,当人们看到了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时,一份感动,对爱情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美女和野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在了一起,并且永远没有分开。
撞钟人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爱,已经超出了肯为之献身的范围。也许在撞种人看见她的第一眼,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了她的手里,随时准备为他在心中所爱的女人献出一切。虽然他知道也许这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自己的死,只不过是像飞入大海的一片羽毛,只会无声无息,不会有人注意到。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对方的爱,并且是永远的。
也许这爱情不像其他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让人易于接受,那么美好。但这也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且这个爱情故事还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那么的超凡脱俗。大革命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一览无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即便是畜生一样的人,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即使距离再远的两个人,也会有机会注视同一目标,也会被爱情的彩带,连在一起。
结论,最真实的荒诞的爱,也许爱这个字,本无所谓什么荒诞和真实,只要是爱
幸子和光夫
八十年带上半叶,风靡了整个华夏大地的故事,从拖沓窘长的剧情中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主要所讲的还不是关于爱情,而是更加注目于亲情。剧中两人相爱,只是为了今后的亲情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尽管这个铺垫很巧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很残酷。好像是要逼着人们在爱情和亲情之间作出一个选择,这样的选择,对人类来说,是勉为其难的。所幸的是编剧在关键时刻,让幸子悄悄地死去,解除了我们的为难。我们的思想,在跨越人类道德最终底线的那一刻,被编剧生生的拉了回来。
光夫和幸子的爱,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总是会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在两人得知他们是兄妹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一下子转变成了兄妹之爱。还有一种就是,他们的爱是真正的爱,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处理,所以只好让其中的一个人死去。幸子最后在飘满樱花的湖中小船上,在光夫的怀里静静的死去,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他死在自己哥哥的怀里,一是他死在自己爱人的怀里。可叹的是,当时抱前一种观点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
其实,爱就是爱,不会转化为其它的什么。这一对男女,没有人会怀疑是天生的一对,即便在真实生活中,这两位演员也是一对夫妻。这就是编剧的可恶之处,他把任何条件都设定为对爱情的发展有利,唯独把一个条件定死了,这是先天的,出生后努力所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他们是兄妹。
可怜一对相爱的人,他们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多少人会理解他们,只有把那一份真挚的爱情藏在心底,一个辞世而去,一个面对一汪秀丽的湖水,回味着逝去的爱情。
结论,不可能的爱情,我们的这个社会还需要进化,我们要思考一下,道德和爱情,谁能超越谁。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还是被的一般人在爱情心理上所认同。不过按男女们不会像那时候的梁祝那么的傻,竟然会坐以待毙,双双化蝶。在一个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盛行的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不会再像古代社会那么困难,那么的低效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会象过去那么脆弱。我们直到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的那一对男女在相思时候的痛苦。其实这种痛苦在你回味的时候是很甜蜜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代替的。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没有办法成为伟大的爱情,就是他们付出的太少,绝对不肯为之献身。毕竟,生命,是现代人可以付出代价的底线,不是可以轻易超越的。
这个故事中的求爱手段,也是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地方。女主人公女扮男装,用一些景物和实物来进行比喻,向男主人公求爱。这一段故事的描写,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因为这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所能包含的一切特征,有一丝淡淡的现代主义的味道。
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里面的化蝶。卑微的生命往往代表着自由。向往爱情和自由的人们,往往会这样去做,因为这两点,就是他们的生命。
结论,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寻找他们爱情的延续。
莫瑞尔和保罗
没有人会否认母爱的伟大,但母爱是单方面的。如果母爱可以得到回报,那也只能是来自儿女的儿女之爱。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没有人会否认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也没有人会否认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但能够对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公开表示认同的,恐怕远远不如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的人多。
莫瑞尔太太把自己身上涌动的激情,倾注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自己也从儿子的身上,获取从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的爱情感觉。对于这位莫瑞尔太太来说,在她心底里,早已把自己的儿子当作自己理想中的爱人,她照顾他,抚养他,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一位母亲所能做的一切。她是真正把自己的儿子当作了自己爱的对象,这种爱,不是单纯的亲情之爱,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爱情的体现。而保罗,也在心目中把自己的母亲当作了自己的爱人,以至于他觉得,只要他母亲在,他在次生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爱人。因为这个爱人就在他身边,那就是他的母亲。
在这部争议很大的作品里,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心理层次和社会层次方面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把融在里面的爱情,解释为一种情节(odilex),这个源于古希腊的英语词汇,虽然历史很悠久,但却让人们研究了几千年,直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结果。也许人类不敢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和现实社会不协调的东西,也许这个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没有人能够去打破。我们只有沿着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道路,走下去,永不回头。
结论,最有人伦的不伦之爱,这是一种爱情,最起码也要算是爱情之树上的一个分叉。
刘欣和董贤
断袖之癖,是我们在大一点的时候所学到的一个成语。从字面上来看,十分的隐晦,不去做一番考证还真是不能明白其中的真意。刘欣,这个西汉王朝的昏君,竟然是一个至真至爱之人,在两人同榻而眠的时候,当他有要事要离开时,董贤的身体压住了他宽大的袖子,他不忍吵醒自己的爱人,断袖以离去,这一分细致,对爱人的那一份真爱,足以使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感到汗颜。当然他的另一半,董贤,也是一样,他在哀帝刘欣死去的第二天,就在家中自杀,死的时候,他还保留着哀帝留给他的玉玺。不幸的是,这一对恋人是两个男人,也就是被我们很多所谓的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同性恋。
我们的很多人,一看到断袖之癖这个成语,都会理解成为不太好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中对爱情的诠释。没有什么人规定了爱情是属于异性之间的专利,同性之间的爱情也许会更加真挚,更加荡气回肠。刘欣和董贤,就是属于这种爱情的代表。
爱之真,情之切,试想我们,即便是在异性之间,能对对方如此体贴,如此忠诚的爱侣,也并不多。这就是源于爱的举动,这举动背后的动力,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爱情。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同性之爱已经不是一份年青的爱情,从古希腊人对与同性之爱的宽容态度,到中国大唐盛世时人们口无遮拦地对此进行谈论并亲身实践,直到现代西方国家从社会观念方面,法律方面,对此所作出的宽容调整,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属于畸形的爱情,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刘欣和董贤的故事,应该属于伟大的爱
结论,同性之爱,也会是动人的,伟大的,催人泪下的。
美人鱼和王子
这个来自于北欧的爱情故事,当然是一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最为不朽的。我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只是很为那个小美人鱼惋惜,我们并不知道人生,包括爱情,本来就是一场残酷的循环,总是要有人去做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人,爱一个人,竟然能够不让他知道,承受着爱他所带来的一切痛苦,还要承受他的漠视,承受着他去爱别的人,最后还要为拯救她所爱的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爱情,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幸亏这位可敬的丹麦人描述的只是一个童话中的故事,否则我们这个世界,可真的是进化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大海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催生出这样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总是理所当然。小美人鱼美丽的脸上,除了苍白之外,还有对爱人的挂念。她修长的美腿上,除了为爱流出的鲜血以外,还有为爱不顾一切,迈出的艰难步伐。
这个故事,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不能指望在这个世界上会出现哪怕一个可堪与之媲美的爱情故事,尤其是现代。但那毕竟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这种理想总是在我们的前方闪耀,指引着我们在爱情的海洋上前进的道路。
结论,为爱献身的爱,能够为爱一时献身,是一种境界,能够为爱长久献身,是一种神奇。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等这些就是在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
当然,莎翁对于剧中男女主人公年龄问题上的处理,也是令人咋舌的。也许一百多年前的人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那么早的降临在一对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么牢固,让这一对恋人能够抛开自己的生死。毕竟,当朱丽叶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年龄,刚满十四岁。但是,人们不再会有以前的那种观念了,当人们看到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预见能力,不管十四五岁男男女女,他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是不是爱情。
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但是在,这样的结尾对的人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对此感到惋惜,是没有必要的。
结论,残酷的爱情,任何伟大爱情的必由之路。
维纳斯和阿都奈斯
在所有的爱情中,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这个来自于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美少年阿都奈斯对自己所产生的爱情,一点也不比维纳斯对他的爱情更浅。不同的是,维纳斯对他的爱,是任何社会都可以宽容接受的,虽然两者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点差别。可是阿都奈斯对于自己狂热的爱,却是难以被人理解。以至于后来人把他的这种行为叫做自恋(narcissi),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则被归为病态的一类。这对于这个美少年的本身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爱,只要是爱,都不应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不屑。
当然维纳斯对于这位美少年的爱,也是令人称道的,其追求的程度,迫不及待的心情,让很多高傲,自负的娇小姐们都无法理解。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叫做神仙做到她这个份上,还是不要做了。
忘情的维纳斯遇见了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的阿都奈斯,从她的角度上来说,是她爱错了人,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分什么对错的,她就是爱他,这没有办法。维纳斯把一切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故事里对于情欲的描述,让我们的男女看了都有点觉得火辣辣,可是不要误会,这是维纳斯爱他的表现,与色情无关这个故事还给我们后来的爱情文学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都奈斯爱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第三者,从更广一点的意义上来说,从那以后所有关于三角恋爱乃至四角,五角恋爱的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一个叫做维纳斯和阿都奈斯的故事。
结论,一厢情愿的爱情,总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快速毁灭和另一个人的慢慢毁灭。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这是近代以来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爱情故事,直到如今还被广为流传。在不列颠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位国王会主动逊位。而他下台的原因却是为了两个字爱情。这位使得他抛弃自己应有政治地位的女人,竟然是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
这件事在欧洲的上流社会眼里,无异于大逆不道。在当时的欧洲主流社会,人们还无法给这件事情以充分的宽容和认同。成千上万国王的支持者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国王退位的声明,泪流满面地瘫倒在地。也许他们的举动里面还包含有对这份爱情极大的敬意,他们是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看着自己爱戴的国王走下王座的。但任何事情就是这样,有一得必有一失。国王失去了他的王位和他的王国,得到了他最珍视的爱情。
辛普森夫人后来以温莎公爵夫人的身份把自己丈夫的遗体送回英国,参加国葬。整个英伦三岛举国上下一片悲声。在那个时候,认同他们爱情的人,已经比几十年前要多许多了。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为爱情献身的经典。想起来,没有他们的爱情,整个历史也许会被改变,现任的女王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为了爱情而抛弃王位的君主,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把爱情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是人这个概念的的诠释。
结论,有代价的爱情,爱情的代价在蔑视爱情的人的面前是泰山,在珍视爱情的人的面前什么也不是。
罗伊和马拉
在伦敦的一座名叫华铁卢的桥上,一段美丽,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炮火的轰鸣中悄悄地开始,同样,这份爱情最终也是在这个桥上走到了终点。其实这段爱情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
这段爱情从头到尾都是那么的美好,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坏人,我们看到的都是好人。罗伊和马拉在桥头相遇的一瞬,伟大的爱情就开始了。罗伊在雨中望着上面的窗户,在他们的故事里,是点睛之笔。就在两个人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对方的名字。一切看似那么的荒诞不经,但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就是这一段闪电般成熟起来的爱情,却让一个人因为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情永远的放在自己的心里。
这个故事中的所有人,是宽容的,罗伊的叔叔,妈妈。不宽容的是一种无形的氛围,一种可以把人窒息的氛围。这种氛围牢牢地控制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在无可奈何的看着残酷的现实一步一步走来。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拉的死,恰恰就是这个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正是她的死,才构成了这个故事的不朽,反之,马拉会成为又一个简爱,只不过马拉面对的罗伊,比简爱面对的罗切斯特更加浪漫一点,脾气更加好一点而已。而简爱的故事,实在不能算得上一个伟大,经典的爱情故事。我们把它叫做个人奋斗的经典之作还差不多,或者叫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教育制度以及门第观念的批判也行。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认为,婚姻应该是门当户对的。可罗伊和马拉的故事已经超出了门当户对的范围。如果我们把这位大作家从坟墓中唤醒,让他对魂断蓝桥的爱情故事进行一番评价,我想她也会感到很为难的,真的很为难。
结论,永远的爱情,无法长相厮守的爱情,才会是永远的爱情。
爱斯梅哈尔达和撞钟人
在阴森森的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撞钟人,被人们称之为野兽,那个为避祸逃到了里面的波希米亚女人,被人们称为美女。美女和野兽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不对称的爱情,并且反差如此之大,给人的直观感觉,并非像这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令人动情,令人回味。但是在几百年以后的钟楼里,当人们看到了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时,一份感动,对爱情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美女和野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在了一起,并且永远没有分开。
撞钟人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爱,已经超出了肯为之献身的范围。也许在撞种人看见她的第一眼,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了她的手里,随时准备为他在心中所爱的女人献出一切。虽然他知道也许这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自己的死,只不过是像飞入大海的一片羽毛,只会无声无息,不会有人注意到。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对方的爱,并且是永远的。
也许这爱情不像其他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让人易于接受,那么美好。但这也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且这个爱情故事还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那么的超凡脱俗。大革命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一览无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即便是畜生一样的人,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即使距离再远的两个人,也会有机会注视同一目标,也会被爱情的彩带,连在一起。
结论,最真实的荒诞的爱,也许爱这个字,本无所谓什么荒诞和真实,只要是爱
幸子和光夫
八十年带上半叶,风靡了整个华夏大地的故事,从拖沓窘长的剧情中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主要所讲的还不是关于爱情,而是更加注目于亲情。剧中两人相爱,只是为了今后的亲情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尽管这个铺垫很巧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很残酷。好像是要逼着人们在爱情和亲情之间作出一个选择,这样的选择,对人类来说,是勉为其难的。所幸的是编剧在关键时刻,让幸子悄悄地死去,解除了我们的为难。我们的思想,在跨越人类道德最终底线的那一刻,被编剧生生的拉了回来。
光夫和幸子的爱,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总是会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在两人得知他们是兄妹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一下子转变成了兄妹之爱。还有一种就是,他们的爱是真正的爱,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处理,所以只好让其中的一个人死去。幸子最后在飘满樱花的湖中小船上,在光夫的怀里静静的死去,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他死在自己哥哥的怀里,一是他死在自己爱人的怀里。可叹的是,当时抱前一种观点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
其实,爱就是爱,不会转化为其它的什么。这一对男女,没有人会怀疑是天生的一对,即便在真实生活中,这两位演员也是一对夫妻。这就是编剧的可恶之处,他把任何条件都设定为对爱情的发展有利,唯独把一个条件定死了,这是先天的,出生后努力所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他们是兄妹。
可怜一对相爱的人,他们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多少人会理解他们,只有把那一份真挚的爱情藏在心底,一个辞世而去,一个面对一汪秀丽的湖水,回味着逝去的爱情。
结论,不可能的爱情,我们的这个社会还需要进化,我们要思考一下,道德和爱情,谁能超越谁。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还是被的一般人在爱情心理上所认同。不过按男女们不会像那时候的梁祝那么的傻,竟然会坐以待毙,双双化蝶。在一个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盛行的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不会再像古代社会那么困难,那么的低效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会象过去那么脆弱。我们直到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的那一对男女在相思时候的痛苦。其实这种痛苦在你回味的时候是很甜蜜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代替的。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没有办法成为伟大的爱情,就是他们付出的太少,绝对不肯为之献身。毕竟,生命,是现代人可以付出代价的底线,不是可以轻易超越的。
这个故事中的求爱手段,也是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地方。女主人公女扮男装,用一些景物和实物来进行比喻,向男主人公求爱。这一段故事的描写,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因为这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所能包含的一切特征,有一丝淡淡的现代主义的味道。
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里面的化蝶。卑微的生命往往代表着自由。向往爱情和自由的人们,往往会这样去做,因为这两点,就是他们的生命。
结论,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寻找他们爱情的延续。
莫瑞尔和保罗
没有人会否认母爱的伟大,但母爱是单方面的。如果母爱可以得到回报,那也只能是来自儿女的儿女之爱。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没有人会否认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也没有人会否认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但能够对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公开表示认同的,恐怕远远不如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的人多。
莫瑞尔太太把自己身上涌动的激情,倾注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自己也从儿子的身上,获取从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的爱情感觉。对于这位莫瑞尔太太来说,在她心底里,早已把自己的儿子当作自己理想中的爱人,她照顾他,抚养他,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一位母亲所能做的一切。她是真正把自己的儿子当作了自己爱的对象,这种爱,不是单纯的亲情之爱,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爱情的体现。而保罗,也在心目中把自己的母亲当作了自己的爱人,以至于他觉得,只要他母亲在,他在次生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爱人。因为这个爱人就在他身边,那就是他的母亲。
在这部争议很大的作品里,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心理层次和社会层次方面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把融在里面的爱情,解释为一种情节(odilex),这个源于古希腊的英语词汇,虽然历史很悠久,但却让人们研究了几千年,直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结果。也许人类不敢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和现实社会不协调的东西,也许这个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没有人能够去打破。我们只有沿着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道路,走下去,永不回头。
结论,最有人伦的不伦之爱,这是一种爱情,最起码也要算是爱情之树上的一个分叉。
刘欣和董贤
断袖之癖,是我们在大一点的时候所学到的一个成语。从字面上来看,十分的隐晦,不去做一番考证还真是不能明白其中的真意。刘欣,这个西汉王朝的昏君,竟然是一个至真至爱之人,在两人同榻而眠的时候,当他有要事要离开时,董贤的身体压住了他宽大的袖子,他不忍吵醒自己的爱人,断袖以离去,这一分细致,对爱人的那一份真爱,足以使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感到汗颜。当然他的另一半,董贤,也是一样,他在哀帝刘欣死去的第二天,就在家中自杀,死的时候,他还保留着哀帝留给他的玉玺。不幸的是,这一对恋人是两个男人,也就是被我们很多所谓的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同性恋。
我们的很多人,一看到断袖之癖这个成语,都会理解成为不太好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中对爱情的诠释。没有什么人规定了爱情是属于异性之间的专利,同性之间的爱情也许会更加真挚,更加荡气回肠。刘欣和董贤,就是属于这种爱情的代表。
爱之真,情之切,试想我们,即便是在异性之间,能对对方如此体贴,如此忠诚的爱侣,也并不多。这就是源于爱的举动,这举动背后的动力,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爱情。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同性之爱已经不是一份年青的爱情,从古希腊人对与同性之爱的宽容态度,到中国大唐盛世时人们口无遮拦地对此进行谈论并亲身实践,直到现代西方国家从社会观念方面,法律方面,对此所作出的宽容调整,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属于畸形的爱情,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刘欣和董贤的故事,应该属于伟大的爱
结论,同性之爱,也会是动人的,伟大的,催人泪下的。
美人鱼和王子
这个来自于北欧的爱情故事,当然是一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最为不朽的。我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只是很为那个小美人鱼惋惜,我们并不知道人生,包括爱情,本来就是一场残酷的循环,总是要有人去做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人,爱一个人,竟然能够不让他知道,承受着爱他所带来的一切痛苦,还要承受他的漠视,承受着他去爱别的人,最后还要为拯救她所爱的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爱情,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幸亏这位可敬的丹麦人描述的只是一个童话中的故事,否则我们这个世界,可真的是进化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大海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催生出这样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总是理所当然。小美人鱼美丽的脸上,除了苍白之外,还有对爱人的挂念。她修长的美腿上,除了为爱流出的鲜血以外,还有为爱不顾一切,迈出的艰难步伐。
这个故事,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不能指望在这个世界上会出现哪怕一个可堪与之媲美的爱情故事,尤其是现代。但那毕竟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这种理想总是在我们的前方闪耀,指引着我们在爱情的海洋上前进的道路。
结论,为爱献身的爱,能够为爱一时献身,是一种境界,能够为爱长久献身,是一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