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阮失笑:“我要觉得勉强还会管么?不过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
“那……新宁郡主的婚事,你也不觉得勉强?”
“不勉强啊,借那个机会,我对京中权贵熟悉了不少呢!就是你提醒之后,我发觉太子妃的心计,有些泄气,但转念一想,在她那个位子,也只能如此吧?”
那次苏贵妃没见太子妃,太子妃虽然没摸清楚缘故,过后却愈加恭敬,还跟苏贵妃说,太子同她居于东宫,虽常自警醒,恐怕仍有不周到的地方,求苏贵妃多教导,他们也好尽早改正。
等见着苏阮,她殷勤之外又多出一丝亲近,主动说起自己的难处,请苏阮指点。苏阮同她多谈几次后,发觉太子多有爱宠,庶子女一个接一个的生,太子妃确实不容易,不但要管好东宫内眷,还得替太子在她们姐妹这里应酬周旋,那点气也就消了。
付彦之更意外了,“可你初衷不是为了同东宫关系更紧密么?”他一直觉得这种目的明确、比较功利的应酬,格外累心,且容易迷失,所以一直不太支持苏阮。
“初衷确实是这样,但我又不是旁人,用不着放下/身段、委屈求全,只不过帮着打听人选而已,没有丝毫违心之处,顺便还与其他权贵有了交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付彦之沉默一瞬,突然笑了,“是我想岔了。”
他总想着苏阮之前吃了那么多苦,自己作为男子,应该替她遮风挡雨,让她从此安乐无忧,却忘了她已是徐国夫人,是京中权贵争相奉承巴结的新贵,就算是东宫储君,在她面前也得执晚辈礼,谁还能勉强她?
“我知道你原是心疼我,你放心,我不会为了要强而逞能,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和苏家能安安稳稳、长长久久。”苏阮见他态度转圜,便也缓和语气保证道。
付彦之拉过苏阮的手,与她十指相扣,低声说:“我很惭愧,阿阮。”
苏阮有些惊讶,他继续说:“你要是不说,我都没发觉自己原来竟是个呆板守旧之徒——方才你说我只想要你做我的妻子,我还觉得冤枉,现在细细一想,你说得没错,我虽然并未这么说过,但你若什么都听我的,最后结果……”
他想效仿名门世家,做一个士大夫典范,觉得那是唯一的正确道路,就理所当然认为苏阮会陪着他走,却从未考虑过苏阮为此要付出什么,她又愿不愿意。
“对不住,阿阮,是我错了。”
苏阮心中一软,摇头道:“你也没错。我们只是立场不同,又迫切希望拉彼此过来自己这边罢了。”说到这儿,她笑了笑,“但那也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彼此。”
“夫人言之有理。”付彦之也笑了笑,“那我们就……求同存异?”
苏阮点头:“还得有话就说,不自己憋着,胡思乱想。”说完她又补充,“我是说我自己。”
付彦之想起前话,便又解释:“其实我一直尽量避免私下约见同僚,永乐坊那边,一共也没有几次……”
“我都明白,这个不用说了。以后你公务上的事情,你做主,若有想和我谈的,便谈一谈,不需要谈的,便不必说。我呢,同皇亲国戚那些应酬,也可自己应付,你不必担心,有疑难之处,咱们再商议即可。”
付彦之点头赞同,苏阮接着又说:“至于华维钧,他在京中数年,认识许多盘桓在京的士子,这些人多数久试不第,只能投入权贵门下,瞧着不起眼,知道的事情却着实不少。华维钧商人出身,手中有钱,常接济他们,通过他打探消息,往往事半功倍,他又是我引荐入仕的,用着放心,所以我才……”
“好,那就用他。”
苏阮有点惊喜,又添了一句:“你放心,我不会他说什么信什么,就像林屹卖官一样,会同你印证的。”
付彦之问:“他那里最近有什么有关林屹的消息吗?”
“他说盯上了几个人,等有确切的消息,再回报。”
顺着这话茬,两夫妻又谈了几句林家相关,付彦之忽然说:“张家这案子,林相怕是要失手了。”
“怎么?有结果了?”
“嗯。许刑正同张敏则摊开说了,以这案子目前的证供来看,确实无法判定他与杨氏之死有关,杀侄一案也可推到杨氏头上,但那个关键仆妇,已有下人招供,说实情是那仆妇不知所踪。如果这边给张敏则翻了案,杨家转头又把那仆妇推出来,说是张敏则蓄谋杀死侄儿,恐怕就得从重判处了。”
“不止吧,到时林思裕很可能主张换人审理,以图维持原判,正好借机攀扯娄相。”
付彦之点头:“这中间的利害关系,许刑正也都同张敏则说了,劝他如实招供。”
“那他招了吗?”
“招了,他承认通过仆妇给侄子下/毒,但此议是杨氏主动提出——大理寺认为后面半句是脱罪之词,死无对证,不予采信,所以打算判流二千里。张夫人维持原判。”
“杨家恐怕不会服气。”
“明日三司齐聚,还会再议,若刑部也同意,杨家再闹,也闹不出什么来。”
也对,三司又没徇私枉法,这案子审了这么多遍,也就这样了。
“对了,张敏则居然没提他们怀疑那孩子不是张敏中亲生?”
付彦之冷笑:“他不敢,谋杀兄弟之子,和谋杀外人之子,可不是一个罪名。”
对啊!谋杀旁人,只能以命抵命,自家子侄又不同,苏阮不由一叹:“但愿这孩子能投个好胎。”可别再有这样的长辈了。
第二日三司会审,刑部对大理寺的定刑并无异议,于是结案回报。林思裕叫人翻遍案卷、百般质疑,都被三司滴水不漏地挡了回去,纠缠到四月中,才终于定案审结。
京中暗潮随着此案落定,也有渐渐将息的意思,林思裕突然收手,不再搅风搅雨,连林屹都消停下来,让等着抓他把柄的御史台和华维钧颇为不解。
“定是察觉到圣上近来对他不大满意,邵公公说,林思裕正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讨圣上欢心呢!”苏阮告诉付彦之。
自上次深谈后,两人心中都轻松许多,说起话来也少了许多顾忌,苏阮不再避谈自己同宫中各处的往来沟通,付彦之若出去见同僚,也都会事先和苏阮打招呼,两夫妻间又比从前更亲近一层。
过日子有时候还真是一顺百顺,他们夫妇齐心了,林思裕也没空害人,这一年的后几个月便风平浪静、顺顺当当地过去了。
到年底更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十月里先是薛谅娶亲,过了半月珍娘出嫁,华维钧和黄正初则都把婚期定在了十一月。
苏阮打发丽娘给华维钧送了一份贺礼,跟付彦之嘀咕:“要是太华公主的婚礼也能只送份礼去,人不到场,就好了。”
“你不是说圣上命太子诸王都去观礼吗?”
“是啊,就因为这个,不好偷懒。”苏阮懒洋洋歪着,“可是天寒地冻的,我真不愿出门。”
“那就去露个脸,早些回来便是。”付彦之目光落在她腹部,“晚了几天了?”
苏阮失笑:“你早上才问过我一次,只晚了七日。”
边上朱蕾喜滋滋道:“可是夫人月事至多晚三日,从没有晚这么多的时候!”
付彦之附和:“就是,还是小心些好。到时真有喜讯,也没人会挑咱们的礼。”
那也得是“真有喜讯”啊!苏阮就怕没两天月事来了,空欢喜一场,因此始终不敢多想。
她和付彦之成亲也有整一年了,虽然没人催问他们,她心里却总是忐忑,怕自己真的不能生育,如今陡现希望,苏阮总有些不敢置信。
直到五日后,把刚吃下去的早饭吐了个一干二净,苏阮才心中略定——这应当……是有了吧?
第83章 上元 ...
苏阮确实是有了。
最先知道消息的苏、薛两家亲人都喜出望外, 他们夫妻两个年纪都不小了,如今终于要迎来第一个孩子,自是重视非常。
于是苏阮整个冬天都留在府中, 安心养胎, 付彦之也尽量早早结束公事, 回家陪着她。
“近来有个百戏团颇为出名,听说是从西域来的,会耍的花样更多,上元节灯会那日,要在西市里好好演一场, 我在那边的德庆楼订了雅室, 到时咱们居高临下, 既能赏灯, 也能观戏。”
苏阮这些日子在家中闷得够呛,一听这话,顿时欢喜起来,“好啊, 我们早点出门, 顺便逛逛西市。”
付彦之笑着点头:“听你的。”
因为怀孕时日尚短,今年除夕驱傩, 他们没能去看, 也没随圣驾前往绣岭温泉山庄,苏阮确实憋得狠了,这会儿便格外有兴致, 盘算了半日要穿什么衣裳、戴什么首饰。
还感叹说:“等肚子大起来,什么好看衣裳,穿上也显不出好看了。”
“怎么会?”付彦之拉住她的手,笑道,“你怎么样都是好看的。”
苏阮用另一只手摸摸脸,“你就哄我吧,我揽镜自照都觉得近日憔悴许多。”
她前一阵孕吐颇为严重,夜里睡得也不好,所以怀孕三个多月,不但没胖,反而瘦了许多,脸颊都没肉了。
付彦之非常心疼,只恨不能替她,就说:“都怪这孩子不省心,定是个小子,等生出来了,看我怎么教训他!”
苏阮被他逗笑:“这可是你说的,到时我就等着看。”
夫妻两个谈了一会儿怎么“教训”还没出世的孩子,就到了晚饭时间,苏阮这两日稍有好转,饭吃得倒挺香,付彦之看她吃得不少,吃完饭就和她披上狐裘,去园子里散步消食。
“林思裕最近顺风顺水,都没使手段害人吗?”苏阮问。
去年林思裕主持漕运疏通有功,年底圣上擢升其任中书令兼户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官职还在其次,他重拾圣眷,这大半年没什么建树的娄云庆自然要退避其锋,所以近来林思裕的气焰格外高涨。
“倒没害人,但有祸国之嫌。”提起林思裕,付彦之眉头不自觉皱紧,“他向圣上建言,从今往后,应杜绝点文臣为将之例,说文臣怯战,不如蕃将寒族,并请辞他自己遥领的河东节度使之位,推举副使史朝恩接任。史朝恩便是蕃将。”
“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我记得娄相也有胡人血统吧?”
“那不一样,娄姓是鲜卑后裔,自魏孝文帝中兴汉化时起,就代代与汉人通婚,到如今已与汉人无异。娄相也是文官出身,所以他以战功入朝为相,文臣中并无反对之声。”
苏阮明白了,“林思裕是想釜底抽薪,避免再有娄相一般的能臣入朝与他争权。”
付彦之点头:“不错。”
“圣上采纳他的建言了?”
“圣上没明确表态,但已准了林相之请。”付彦之说着叹了口气,“若娄相跟着请辞朔方节度使,恐怕就……”
苏阮看他颇为忧虑,好像不只是为林思裕专权,就问:“你还有别的担心?”
“嗯。史朝恩原是突厥人,宋公在时,曾说此人生有异相,不宜委以重任,而河东本就多蕃将蕃兵,将河东交给他,却无人牵制,让他经营个几年……”
苏阮轻声接道:“就都变成他的私兵部曲了。”
付彦之微微颔首,扶着苏阮的手继续缓行,苏阮略一思索,说:“那就不让他有时间经营,过个一年两年,就调换到别处,不行么?”
“经常调换,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亦非好事。”付彦之说完,见苏阮露出苦恼之色,忙笑道,“这也只是我自己瞎琢磨罢了,圣上对蕃将不会毫无防备,总会想办法牵制一二。而且史朝恩对林相颇惧服……”
“但这不是他一人之事,若成定例,北庭、河西、朔方、范阳、平卢、陇右……这些地方常有战事,兵强马壮,距离京都又都不远,一旦哪个有异心……”京城危矣!
苏阮瞬间十指冰凉,付彦之觉察到,赶紧握紧了她手,玩笑道:“夫人真乃女中丈夫,我不过随便说了几句,你便举一反三、思虑深远,我自愧不如。”
苏阮一腔惊恐都被他打散,抽出手来便拍了付彦之一记,“都是你起的头,还笑!”
“是是是,是为夫之错。”付彦之笑着拱拱手,“还请夫人念我初犯,饶恕一回。”
苏阮哼一声,伸出手去,付彦之赶忙扶住,带着她往回走,正经说道:“不过事情倒也不至于那么坏,并非人人都同史朝恩一样狼子野心。”
“既然他野心这么明显,圣上为何还要用他?”
“有林相作保。而且,此人虽然看着就不安分,却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叛逆事迹。”
“如今国运昌隆,还不敢吧?话说回来,只要京畿防卫严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付彦之面上点头称是,心中忧虑却没散去——苏阮这句话恰恰说在点上,自府兵制废弛以来,国中军事,早从内重外轻转变为外重内轻——边备因为兵事不断,日趋精良,京畿腹地却承平日久,军容不整。
有朝一日,叛逆起兵,挥师反攻,结果如何,实难预料。
但他并没有说出口,苏阮如今怀着身孕,本就睡眠不好,更不宜多思多虑。
付彦之转而说起薛谅的事——他去年考了一科进士科,没有考中,后来又考了明经和吏部试,苏耀学已帮他选了一任县尉,过完上元节就要离京赴任。
“……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跑来同我说,他离京后,家中只剩三郎,顶不得事,恐怕要辛苦我们多侍奉父母,说得好像他原来在家顶过什么用处似的!”
苏阮笑起来:“懂事了就好,凡事多想想父母兄弟,就不会冲动任性。对了,上元节咱们索性回那边吃晚饭吧,吃过饭去西市也顺路。”
付彦之也有这个意思,便点点头:“那我打发人去同母亲禀报一声。”
“那……新宁郡主的婚事,你也不觉得勉强?”
“不勉强啊,借那个机会,我对京中权贵熟悉了不少呢!就是你提醒之后,我发觉太子妃的心计,有些泄气,但转念一想,在她那个位子,也只能如此吧?”
那次苏贵妃没见太子妃,太子妃虽然没摸清楚缘故,过后却愈加恭敬,还跟苏贵妃说,太子同她居于东宫,虽常自警醒,恐怕仍有不周到的地方,求苏贵妃多教导,他们也好尽早改正。
等见着苏阮,她殷勤之外又多出一丝亲近,主动说起自己的难处,请苏阮指点。苏阮同她多谈几次后,发觉太子多有爱宠,庶子女一个接一个的生,太子妃确实不容易,不但要管好东宫内眷,还得替太子在她们姐妹这里应酬周旋,那点气也就消了。
付彦之更意外了,“可你初衷不是为了同东宫关系更紧密么?”他一直觉得这种目的明确、比较功利的应酬,格外累心,且容易迷失,所以一直不太支持苏阮。
“初衷确实是这样,但我又不是旁人,用不着放下/身段、委屈求全,只不过帮着打听人选而已,没有丝毫违心之处,顺便还与其他权贵有了交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付彦之沉默一瞬,突然笑了,“是我想岔了。”
他总想着苏阮之前吃了那么多苦,自己作为男子,应该替她遮风挡雨,让她从此安乐无忧,却忘了她已是徐国夫人,是京中权贵争相奉承巴结的新贵,就算是东宫储君,在她面前也得执晚辈礼,谁还能勉强她?
“我知道你原是心疼我,你放心,我不会为了要强而逞能,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和苏家能安安稳稳、长长久久。”苏阮见他态度转圜,便也缓和语气保证道。
付彦之拉过苏阮的手,与她十指相扣,低声说:“我很惭愧,阿阮。”
苏阮有些惊讶,他继续说:“你要是不说,我都没发觉自己原来竟是个呆板守旧之徒——方才你说我只想要你做我的妻子,我还觉得冤枉,现在细细一想,你说得没错,我虽然并未这么说过,但你若什么都听我的,最后结果……”
他想效仿名门世家,做一个士大夫典范,觉得那是唯一的正确道路,就理所当然认为苏阮会陪着他走,却从未考虑过苏阮为此要付出什么,她又愿不愿意。
“对不住,阿阮,是我错了。”
苏阮心中一软,摇头道:“你也没错。我们只是立场不同,又迫切希望拉彼此过来自己这边罢了。”说到这儿,她笑了笑,“但那也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彼此。”
“夫人言之有理。”付彦之也笑了笑,“那我们就……求同存异?”
苏阮点头:“还得有话就说,不自己憋着,胡思乱想。”说完她又补充,“我是说我自己。”
付彦之想起前话,便又解释:“其实我一直尽量避免私下约见同僚,永乐坊那边,一共也没有几次……”
“我都明白,这个不用说了。以后你公务上的事情,你做主,若有想和我谈的,便谈一谈,不需要谈的,便不必说。我呢,同皇亲国戚那些应酬,也可自己应付,你不必担心,有疑难之处,咱们再商议即可。”
付彦之点头赞同,苏阮接着又说:“至于华维钧,他在京中数年,认识许多盘桓在京的士子,这些人多数久试不第,只能投入权贵门下,瞧着不起眼,知道的事情却着实不少。华维钧商人出身,手中有钱,常接济他们,通过他打探消息,往往事半功倍,他又是我引荐入仕的,用着放心,所以我才……”
“好,那就用他。”
苏阮有点惊喜,又添了一句:“你放心,我不会他说什么信什么,就像林屹卖官一样,会同你印证的。”
付彦之问:“他那里最近有什么有关林屹的消息吗?”
“他说盯上了几个人,等有确切的消息,再回报。”
顺着这话茬,两夫妻又谈了几句林家相关,付彦之忽然说:“张家这案子,林相怕是要失手了。”
“怎么?有结果了?”
“嗯。许刑正同张敏则摊开说了,以这案子目前的证供来看,确实无法判定他与杨氏之死有关,杀侄一案也可推到杨氏头上,但那个关键仆妇,已有下人招供,说实情是那仆妇不知所踪。如果这边给张敏则翻了案,杨家转头又把那仆妇推出来,说是张敏则蓄谋杀死侄儿,恐怕就得从重判处了。”
“不止吧,到时林思裕很可能主张换人审理,以图维持原判,正好借机攀扯娄相。”
付彦之点头:“这中间的利害关系,许刑正也都同张敏则说了,劝他如实招供。”
“那他招了吗?”
“招了,他承认通过仆妇给侄子下/毒,但此议是杨氏主动提出——大理寺认为后面半句是脱罪之词,死无对证,不予采信,所以打算判流二千里。张夫人维持原判。”
“杨家恐怕不会服气。”
“明日三司齐聚,还会再议,若刑部也同意,杨家再闹,也闹不出什么来。”
也对,三司又没徇私枉法,这案子审了这么多遍,也就这样了。
“对了,张敏则居然没提他们怀疑那孩子不是张敏中亲生?”
付彦之冷笑:“他不敢,谋杀兄弟之子,和谋杀外人之子,可不是一个罪名。”
对啊!谋杀旁人,只能以命抵命,自家子侄又不同,苏阮不由一叹:“但愿这孩子能投个好胎。”可别再有这样的长辈了。
第二日三司会审,刑部对大理寺的定刑并无异议,于是结案回报。林思裕叫人翻遍案卷、百般质疑,都被三司滴水不漏地挡了回去,纠缠到四月中,才终于定案审结。
京中暗潮随着此案落定,也有渐渐将息的意思,林思裕突然收手,不再搅风搅雨,连林屹都消停下来,让等着抓他把柄的御史台和华维钧颇为不解。
“定是察觉到圣上近来对他不大满意,邵公公说,林思裕正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讨圣上欢心呢!”苏阮告诉付彦之。
自上次深谈后,两人心中都轻松许多,说起话来也少了许多顾忌,苏阮不再避谈自己同宫中各处的往来沟通,付彦之若出去见同僚,也都会事先和苏阮打招呼,两夫妻间又比从前更亲近一层。
过日子有时候还真是一顺百顺,他们夫妇齐心了,林思裕也没空害人,这一年的后几个月便风平浪静、顺顺当当地过去了。
到年底更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十月里先是薛谅娶亲,过了半月珍娘出嫁,华维钧和黄正初则都把婚期定在了十一月。
苏阮打发丽娘给华维钧送了一份贺礼,跟付彦之嘀咕:“要是太华公主的婚礼也能只送份礼去,人不到场,就好了。”
“你不是说圣上命太子诸王都去观礼吗?”
“是啊,就因为这个,不好偷懒。”苏阮懒洋洋歪着,“可是天寒地冻的,我真不愿出门。”
“那就去露个脸,早些回来便是。”付彦之目光落在她腹部,“晚了几天了?”
苏阮失笑:“你早上才问过我一次,只晚了七日。”
边上朱蕾喜滋滋道:“可是夫人月事至多晚三日,从没有晚这么多的时候!”
付彦之附和:“就是,还是小心些好。到时真有喜讯,也没人会挑咱们的礼。”
那也得是“真有喜讯”啊!苏阮就怕没两天月事来了,空欢喜一场,因此始终不敢多想。
她和付彦之成亲也有整一年了,虽然没人催问他们,她心里却总是忐忑,怕自己真的不能生育,如今陡现希望,苏阮总有些不敢置信。
直到五日后,把刚吃下去的早饭吐了个一干二净,苏阮才心中略定——这应当……是有了吧?
第83章 上元 ...
苏阮确实是有了。
最先知道消息的苏、薛两家亲人都喜出望外, 他们夫妻两个年纪都不小了,如今终于要迎来第一个孩子,自是重视非常。
于是苏阮整个冬天都留在府中, 安心养胎, 付彦之也尽量早早结束公事, 回家陪着她。
“近来有个百戏团颇为出名,听说是从西域来的,会耍的花样更多,上元节灯会那日,要在西市里好好演一场, 我在那边的德庆楼订了雅室, 到时咱们居高临下, 既能赏灯, 也能观戏。”
苏阮这些日子在家中闷得够呛,一听这话,顿时欢喜起来,“好啊, 我们早点出门, 顺便逛逛西市。”
付彦之笑着点头:“听你的。”
因为怀孕时日尚短,今年除夕驱傩, 他们没能去看, 也没随圣驾前往绣岭温泉山庄,苏阮确实憋得狠了,这会儿便格外有兴致, 盘算了半日要穿什么衣裳、戴什么首饰。
还感叹说:“等肚子大起来,什么好看衣裳,穿上也显不出好看了。”
“怎么会?”付彦之拉住她的手,笑道,“你怎么样都是好看的。”
苏阮用另一只手摸摸脸,“你就哄我吧,我揽镜自照都觉得近日憔悴许多。”
她前一阵孕吐颇为严重,夜里睡得也不好,所以怀孕三个多月,不但没胖,反而瘦了许多,脸颊都没肉了。
付彦之非常心疼,只恨不能替她,就说:“都怪这孩子不省心,定是个小子,等生出来了,看我怎么教训他!”
苏阮被他逗笑:“这可是你说的,到时我就等着看。”
夫妻两个谈了一会儿怎么“教训”还没出世的孩子,就到了晚饭时间,苏阮这两日稍有好转,饭吃得倒挺香,付彦之看她吃得不少,吃完饭就和她披上狐裘,去园子里散步消食。
“林思裕最近顺风顺水,都没使手段害人吗?”苏阮问。
去年林思裕主持漕运疏通有功,年底圣上擢升其任中书令兼户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官职还在其次,他重拾圣眷,这大半年没什么建树的娄云庆自然要退避其锋,所以近来林思裕的气焰格外高涨。
“倒没害人,但有祸国之嫌。”提起林思裕,付彦之眉头不自觉皱紧,“他向圣上建言,从今往后,应杜绝点文臣为将之例,说文臣怯战,不如蕃将寒族,并请辞他自己遥领的河东节度使之位,推举副使史朝恩接任。史朝恩便是蕃将。”
“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我记得娄相也有胡人血统吧?”
“那不一样,娄姓是鲜卑后裔,自魏孝文帝中兴汉化时起,就代代与汉人通婚,到如今已与汉人无异。娄相也是文官出身,所以他以战功入朝为相,文臣中并无反对之声。”
苏阮明白了,“林思裕是想釜底抽薪,避免再有娄相一般的能臣入朝与他争权。”
付彦之点头:“不错。”
“圣上采纳他的建言了?”
“圣上没明确表态,但已准了林相之请。”付彦之说着叹了口气,“若娄相跟着请辞朔方节度使,恐怕就……”
苏阮看他颇为忧虑,好像不只是为林思裕专权,就问:“你还有别的担心?”
“嗯。史朝恩原是突厥人,宋公在时,曾说此人生有异相,不宜委以重任,而河东本就多蕃将蕃兵,将河东交给他,却无人牵制,让他经营个几年……”
苏阮轻声接道:“就都变成他的私兵部曲了。”
付彦之微微颔首,扶着苏阮的手继续缓行,苏阮略一思索,说:“那就不让他有时间经营,过个一年两年,就调换到别处,不行么?”
“经常调换,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亦非好事。”付彦之说完,见苏阮露出苦恼之色,忙笑道,“这也只是我自己瞎琢磨罢了,圣上对蕃将不会毫无防备,总会想办法牵制一二。而且史朝恩对林相颇惧服……”
“但这不是他一人之事,若成定例,北庭、河西、朔方、范阳、平卢、陇右……这些地方常有战事,兵强马壮,距离京都又都不远,一旦哪个有异心……”京城危矣!
苏阮瞬间十指冰凉,付彦之觉察到,赶紧握紧了她手,玩笑道:“夫人真乃女中丈夫,我不过随便说了几句,你便举一反三、思虑深远,我自愧不如。”
苏阮一腔惊恐都被他打散,抽出手来便拍了付彦之一记,“都是你起的头,还笑!”
“是是是,是为夫之错。”付彦之笑着拱拱手,“还请夫人念我初犯,饶恕一回。”
苏阮哼一声,伸出手去,付彦之赶忙扶住,带着她往回走,正经说道:“不过事情倒也不至于那么坏,并非人人都同史朝恩一样狼子野心。”
“既然他野心这么明显,圣上为何还要用他?”
“有林相作保。而且,此人虽然看着就不安分,却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叛逆事迹。”
“如今国运昌隆,还不敢吧?话说回来,只要京畿防卫严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付彦之面上点头称是,心中忧虑却没散去——苏阮这句话恰恰说在点上,自府兵制废弛以来,国中军事,早从内重外轻转变为外重内轻——边备因为兵事不断,日趋精良,京畿腹地却承平日久,军容不整。
有朝一日,叛逆起兵,挥师反攻,结果如何,实难预料。
但他并没有说出口,苏阮如今怀着身孕,本就睡眠不好,更不宜多思多虑。
付彦之转而说起薛谅的事——他去年考了一科进士科,没有考中,后来又考了明经和吏部试,苏耀学已帮他选了一任县尉,过完上元节就要离京赴任。
“……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跑来同我说,他离京后,家中只剩三郎,顶不得事,恐怕要辛苦我们多侍奉父母,说得好像他原来在家顶过什么用处似的!”
苏阮笑起来:“懂事了就好,凡事多想想父母兄弟,就不会冲动任性。对了,上元节咱们索性回那边吃晚饭吧,吃过饭去西市也顺路。”
付彦之也有这个意思,便点点头:“那我打发人去同母亲禀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