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也没有一上来就叱责李源,而是好声好气地与他说道。
李源自然不可能向他说明真正的情况,历代先帝在他的身边日以继夜地教授他帝王之道,他自小就被灌输了为皇为帝的观念,这些,怎么可能告诉现任天子?
他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如今他已经元服,虽然尚未娶妃,却已经能算是成人了,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行动了。
前些年他为王皇后说话,平时在弘文馆等处也对教授诸王的侍读万分尊敬,成功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又仁厚的皇子形象,再加上他体弱的外貌,朝臣们对他的敌意其实并不大,或者说,和他接触的那些朝臣对他都很有好感。
李源只需要他们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天子忌惮太子,连那些名正言顺的东宫属官都受到他的猜忌,唯恐太子和朝臣有所勾结,无论哪个皇子,在朝中的声望太高,都不是好事。
反正若是他登上了人主之位,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培养自己的心腹。
而他可怜的太子二兄,在这储位上胆战心惊地坐着,他当然要帮他一把。
将自己扶持上太子之位,才是李源现阶段的目标。
既然如此,他就少不了在表现的同时坑太子和支持他的人一把了。
当然,在此之前,为了表现他没有别的心思,需要拉下水的还不只太子的人。
“孩儿只是想为阿耶分忧罢了。若是能在京中,领一宿卫阿耶的小官,孩儿也是愿意的。只是这样难免堕了阿耶的威名,孩儿也不愿。更何况,孩儿说一句不好听的,纵是孩儿入宿禁卫,也难免被人说长道短呢!”
李源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李隆基想来应该是听明白了。
“是五郎和八郎吧?从小你就和八郎不对付,不过你不是一向要在学识上比过五郎就好了吗?”
李隆基说的五郎和八郎,就是皇甫德仪所出的五皇子鄂王和刘才人所出的八皇子光王。
他们二人的母妃和太子的母亲赵丽妃三人,当初是天子后宫之中最得宠的三人,只可惜在武惠妃异军突起之后,她们就相继失宠了。
原本作为三个宠妃的儿子,鄂王、光王以及太子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会太好,但是谁让他们的母妃还没到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武惠妃就出现了呢?
作为新一任的宠妃,武惠妃夺取了她们所有的光芒,太子、鄂王以及光王三人同病相怜之下,感情竟变得十分的好。
朝中几乎是人尽皆知,太子和这两个弟弟最为交好,李隆基对太子的宠爱一日比一日薄,忌惮一日多过一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鄂王学识极好,而光王的武力极佳,两人的才华也一直被朝臣传扬。
李源作为武惠妃的儿子,本就与他们不对付,而排行与李源相近的光王李涺,对此的不满更是不少。
论年纪,光王居长,但是他的起名和李源比起来就落了下乘,论封爵,李源是单独封的夏王,而光王却是和一众弟弟们一同受封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在秘书省的小学以及弘文馆中,有上进心的皇子为了表现自己,也没少明争暗斗,李源一直被光王和鄂王针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李隆基一直都是知道的。
李源自幼体质孱弱,就连他同母所出的两个弟弟,在宫外养了几年回来之后,看起来都要比他健康,因此在武功这方面,他的进度一直不尽如人意。
不过李隆基并不在意,他自己早年的时候号称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成功地登上皇位之后,他就对子嗣中这种表现的人殊为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排挤,李源这样的表现,反而更可以让他放心。
不过他也知道,因为自幼被人说是病秧子,李源对此其实一直有心结。
李源是皇子,元服礼除了长辈,一众兄弟自然也要参加,光王李涺也在其列。
若是两人发生了口角,李涺说了什么话,激起了李源心中的不忿,因此贸然上了奏疏,也不是不可能。
李隆基正在替李源想理由,就见他没什么胃口地动了几下筷子,又将其放回去:“孩儿也知道,阿耶已经下了旨,不可随意更改。不过孩儿可以隐姓埋名,到军中挣一份军功来,也看看,那些犯边的胡人是如何悍不畏死,自阿耶御极以来,大唐可谓极盛,何以他们敢犯‘天可汗’的疆域?”
李源这话一出,明明白白地解释了他根本不是要兵权,隐姓埋名去挣军功,约莫真的是在赌气。
不过他说这些赌气的话的同时,却也结结实实地拍了李隆基的龙屁,让他心情极为舒爽。
所谓天可汗,乃是给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尊称,李源用在他身上,是对他的功绩的莫大尊崇,李隆基怎会不高兴呢?
“你若是想证明给八郎看,何必到前方这么危险的地方去?去了,又会有人说你像那些纨绔子一样,不过是去分润军功的。况且这回的主帅和副帅都已定下了,朕也不能朝令夕改。要不然,朕就给你一支禁卫,让你领宿卫皇宫之职好了。”李隆基这么说着,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
然而李源却是一口回绝了:“那又没甚么意思,若是此行不成,阿耶下次带我们去围猎好了,我多猎一些回来,胜过八郎,比这要好多了。还是阿耶你看得明白,孩儿不过是一时意气罢了,孩儿说实话,阿耶可不能笑我,其实上了奏疏以后我就后悔了,阿娘也把我叫去骂了一通,还好阿耶没答应呢!”
李隆基自然是笑着应了。
不过还要打趣他:“朕这宫中的禁卫可不似你想的那么简单,你才见识了多少,便在那儿说没意思?”
“左右不过是一群亲贵子弟嘛。除了他们,陈将军太闷,葛将军太滑,王……霍国公嘛,太过于恃气凌人了。”在轻飘飘地将前头自请出征的事情推过去以后,李源终于进入了正题,开始引导李隆基走向他设计的第一段对话,以实现他的第一个目的。
作者有话要说: 啊,把九郎变成天然黑以后,剧情果然就顺了起来呢,可怜的太子同学很快就要落幕了,李源这么名字很快就能改了,啊,我还是觉得李一这个名字霸气!
第151章 毛仲
和一直到天宝年间迫使玄宗皇帝赐死杨贵妃之后才为后人所熟知的陈玄礼不同, 王毛仲是一个在开元年间煊赫一时之后就黯然落幕的角色。
开元年间的杰出人物太多,比能力, 他比不过文官集团中的佼佼者——而史书是文官们编纂的,他们描述的主体,当然是自己这一方的人——比穷凶极恶或者为人唾骂, 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也要比他出彩得多。
王毛仲幼年因父罪而全家被贬为奴, 幸运的是,他成为了李隆基的仆人,等到李隆基登基之后,作为潜邸旧臣, 王毛仲也一路平步青云。
一直到开元十八年之前,为李隆基成为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王毛仲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但是其言行却愈发骄奢,对待皇帝身边的内侍近臣, 态度也很恶劣,也因此,他早已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为憎恶王毛仲的人之一,就是天子李隆基心腹中的心腹,高力士。
王毛仲贪得无厌,被捧得多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本分。
他有两个妻子, 发妻和后娶的平妻,两个妻子都被李隆基封为国夫人,而其子嗣更是稚龄便得五品之官职, 他本人更是连连被加官进爵,几至于封无可封。
李源在和李隆基的对话里,说了三个宫中禁卫的统领,所谓的陈将军是指陈玄礼,此人一直本分守几,颇得李隆基信任,到了天宝年间,天子西逃的时候,更是让他掌管总禁军,可见对其之信任;葛将军是指葛福顺,霍国公说的就是王毛仲,虽然葛福顺和王毛仲如今依旧被天子所宠信,但是很快,他们就要黯然落幕了,李源此时提起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
去年,也就是开元十七年的年中,王毛仲与同样掌管禁卫的龙武将军葛福顺结为姻亲,引起了一批朝臣的不满。
吏部侍郎齐瀚就在禁中对李隆基言说了他的担忧“福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毛仲小人,宠过则生奸”,只可惜,这种本来应该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禁中语,又被泄漏了出去,齐瀚和大理丞麻察说了这件事,于是原本答应齐瀚“朕徐思其宜”的天子以齐瀚、麻察二人离间君臣为由贬官。
可以说,一直到开元十七年,甚至是开元十八年的这个时候,天子对王毛仲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存在的。
但是,以天子的疑心病,再加上王毛仲丝毫不收敛的行为,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已经很明显了。
被剧透了一部分的李源,可是和太宗李世民特意演习了一番,再由则天皇后她老人家倾情补完,才安排好了这个篇目,作为由头的王毛仲虽然不是李源的主要针对目标,但是作为引子,他是必须要倒霉的。
在李源身边的阿飘祖宗,中宗和睿宗两个人性子软,高宗也很慈眉善目,无论是从平生功业还是为人处事来看,和李隆基最有相似之处的应当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而则天皇后她本人是混后宫出身的,宫斗一把好手,两方相加,李源大致已经摸清楚了李隆基可能有的心理反应,也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
拉王毛仲下水,除了因为他迟早自寻死路被天子厌弃,还因为要卖人情给高力士。
要不然,朝中能作为李源目标的人多的是,或者直接拿他的兄弟开刀,也比现在动王毛仲这个天子宠臣要好。
说实话,这其中种种不过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罢了。
李源挑王毛仲作为话头,李隆基当然会有兴趣。
说实话,王毛仲和李隆基的后宫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他这人甚为狂傲,连时常见面的天子近臣兼红人高力士都不给什么好脸色,能指望他去巴结后宫中的皇妃?
后世说奸相李林甫与武惠妃相勾结,残害了李隆基的头一个太子并鄂王、光王这三个儿子——因后来他们一齐被废,又齐称“三庶人”——可那也得看身份啊,李林甫姓李,却不是五姓七望的那个李,他是正正经经的李唐宗室,高祖皇帝李源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
说句难听的,王毛仲他是当今天子一手捧起来的心腹,哪能这么想不开,在天子盛年的时候就扶持某个皇子消耗自己的圣宠?
所以他和皇子们并没有甚么利害关系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李源此时提起他来,才没让天子又猜忌什么东西。
“你见过毛仲几面,便这么说他?让你这么一评,这宫中的将军,竟没几个是好的?”李隆基只当说笑,语气很轻松,并没恼。
“阿耶你这就不懂了,其他两位将军也就罢了,霍国公的风评在宫中实在是不好呢!”李源也不和李隆基说什么官面上的话,也权当是说笑。
“风评?他一个外臣,虽是掌管禁军的,还要什么风评?”
“怎么就不用了?阿娘赐宴的时候,邀那些国夫人入宫,霍国公家可威风得不得了。”李源撇撇嘴。
李隆基笑了两声:“毛仲的两房妻室都是朕给他封的国夫人,他好歹是朕的心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齐人之福,享享也没什么,若只是为这事儿,那毛仲也太冤了些。”
“这哪能啊,封了两位国夫人是阿耶大度,体恤臣下,可是霍国公他只当这是应得的,就连他家的国夫人都说什么没有她家郎主出力,至尊帝位安能如此稳固,真真是笑话。阿耶乃是天生皇帝命,听闻霍国公乃是高丽出身,与他干系哪有那么大?若说为阿耶誓死效命的,难不成只有霍国公一个?儿自小听阿娘说阿耶文武双全,当初阿翁的帝位也是阿耶帮着固下来的,没有阿翁、阿耶的名头在,那起子人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和能耐?若说尽心尽力侍奉阿耶的,高将军才是头一份儿的贴心人,谁见他居功自傲过了?”李源嘴巴不停,从琐事方面把王毛仲并他的两位夫人都批了个遍。
李隆基听得好笑:“你虽元服了,看事情还是忒简单。朕看啊,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你不喜王毛仲!”
李隆基虽然这么说,却丝毫没有责怪李源的意思。
实在是李源的话里,对他极尽恭维之能事,这龙屁拍得他太舒服了。
什么天生皇帝命,什么王毛仲不过高丽奴出身、睿宗李旦当初能得帝位,主要靠的还是李隆基这儿子,一件件功绩都归在李隆基身上,他哪会不高兴?
而且李源在说事儿的时候,刻意隐去了李隆基当太子时与太平公主相争这一段,王毛仲作为李隆基心腹,在这件事上确实颇有功绩,但是李源重点强调的不是这个,李隆基也就顺势忽略了这段并不美好的时光。
李源也不反驳李隆基下的结论,只是一副固执己见的样子。
“说到底,毛仲与你无甚干系,你这么讨厌他,可别是把他当成八郎了!”大概是说得愉快了,李隆基竟语出惊人,直接将李源与光王李涺的矛盾给挑明了。
李源吭了一声:“八兄和霍国公又不一样,阿耶你别乱想。”
“怎么不一样了?”李隆基兴味满满地说道,“你也说了,你上那奏疏就是为了同你八兄置气。八郎的武艺极好,毛仲年轻时也是这么个样子,况且两人的性子都傲,怕不是你平常心中有气,又听别人常议论毛仲的事儿,移情了,将对你八兄的气都撒在毛仲身上了。”
这么句话刚说完,李源还没怎样呢,不知李隆基想到了什么,脸色不似之前那么欢愉了。
李源在心中暗笑了两声,回道:“八兄能成什么事儿啊,将他与霍国公比,还是减了霍国公的军功呢!”
“你先前将毛仲说得,好似在宫中人憎狗厌,浑不似掌禁卫的将军,而是个幸进的小人,如今与你八兄一比,竟还是远远超过了?你看看你,同其他人处得都好,怎么就与五郎、八郎合不来?”李隆基用一种满是宠爱的语气数落起李源来。
“这又不干我的事,八兄嫉妒阿耶待我好咧!这几位阿兄他们的阿娘都是阿耶你从前宠幸的人物,可是有了阿娘,她们就失色了,阿耶又待我这般好,他们心中不满,又不能对阿耶说什么,只好寻我出气呢!”李源这时候说话,实在是显得太实诚了。
“你瞧瞧你,都胡说些什么。瞧你说的,好似朕亏待了他们似的。”李隆基虽然是在数落李源,但是话里的意思可不是在埋怨他。
“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呗。不过阿耶你放心,八兄的能耐还没像霍国公那么大呢,等什么时候他自己挣下一份军功来,我才服他呢,现在,阿耶你可别偏帮他们就行!”
作者有话要说: 天生皇帝命这一句,改自德川幕府的三代将军家光的“朕天生将军命也”,不得不说,挺霸气的
第152章 联系
李源和李隆基说完闲话, 回到十王宅, 果然一如从前安分守己, 李隆基对儿子的表现堪称老怀大慰。
果然他的九郎还是从前那个小乖乖。
但是对太子已经愈发不满的李隆基,对同样安分守己的次子李鸿,就没有那么好的脸色了。
明明太子已经胆战心惊地尽量不结交大臣, 每日接受师、傅等人的教导也只是例行公事, 绝不逾矩, 但是在李隆基看来,他还是觉得太子不安分。
若不是给太子配备基本的班底,并且作为储君,太子需要接受足够优越的教导,恐怕太子如今就不仅仅是被剥夺居住在东宫的待遇、和一众兄弟们一起在十王宅“培养兄弟之情”那么简单了。
这日李源入宫,领着二妹出门——他的大妹上仙幼年因为体弱出家做了女冠, 一直跟在两位姑母身边, 另外两个同母妹, 二十一娘年纪太小,才出生没多久, 还不到能随便出门的年纪,因此只有二妹、在姐妹里总排行为十七的十七娘缠着他被他带出了宫——一道去四娘唐昌公主的公主府看花。
唐昌公主在公主中性格是比较安静的那一类,爱好也很文雅, 她极爱花, 不仅爱看各类花争奇斗艳,有实在心仪的,还会亲自动手栽培。
正因为如此, 在唐昌出嫁后,她的公主府就成了京中爱花的贵族们常常聚集的一处胜地。
大唐的公主们出嫁,都是由官府另辟新宅居住的,也就是说,唐昌公主并不和驸马居住在一起。
而她的驸马薛锈的家族与太子李鸿扯上了关系,若不是唐昌是自己单独分开来住的,恐怕纵使她的府上花开得再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此赏景,或者有青年士子希望能通过被公主赏识的渠道博出个名声来,为之后的科举做准备。
来唐昌府上赏花其实不是李源的主要目的,虽然十七娘性子比较沉稳,喜欢跟性情疏淡的唐昌一起相处,但是如果仅仅是如此的话,李源也不会亲自出马将十七娘带出来。
和公主们相比,皇子的行动受到了天子更多的关注,李源虽然是李隆基的爱子,但是等到他回到十王宅那片区域中,自己的夏王宅之后,他这一日的行动就会被尽数呈报给李隆基。
李源自然不可能向他说明真正的情况,历代先帝在他的身边日以继夜地教授他帝王之道,他自小就被灌输了为皇为帝的观念,这些,怎么可能告诉现任天子?
他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如今他已经元服,虽然尚未娶妃,却已经能算是成人了,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行动了。
前些年他为王皇后说话,平时在弘文馆等处也对教授诸王的侍读万分尊敬,成功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又仁厚的皇子形象,再加上他体弱的外貌,朝臣们对他的敌意其实并不大,或者说,和他接触的那些朝臣对他都很有好感。
李源只需要他们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天子忌惮太子,连那些名正言顺的东宫属官都受到他的猜忌,唯恐太子和朝臣有所勾结,无论哪个皇子,在朝中的声望太高,都不是好事。
反正若是他登上了人主之位,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培养自己的心腹。
而他可怜的太子二兄,在这储位上胆战心惊地坐着,他当然要帮他一把。
将自己扶持上太子之位,才是李源现阶段的目标。
既然如此,他就少不了在表现的同时坑太子和支持他的人一把了。
当然,在此之前,为了表现他没有别的心思,需要拉下水的还不只太子的人。
“孩儿只是想为阿耶分忧罢了。若是能在京中,领一宿卫阿耶的小官,孩儿也是愿意的。只是这样难免堕了阿耶的威名,孩儿也不愿。更何况,孩儿说一句不好听的,纵是孩儿入宿禁卫,也难免被人说长道短呢!”
李源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李隆基想来应该是听明白了。
“是五郎和八郎吧?从小你就和八郎不对付,不过你不是一向要在学识上比过五郎就好了吗?”
李隆基说的五郎和八郎,就是皇甫德仪所出的五皇子鄂王和刘才人所出的八皇子光王。
他们二人的母妃和太子的母亲赵丽妃三人,当初是天子后宫之中最得宠的三人,只可惜在武惠妃异军突起之后,她们就相继失宠了。
原本作为三个宠妃的儿子,鄂王、光王以及太子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会太好,但是谁让他们的母妃还没到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武惠妃就出现了呢?
作为新一任的宠妃,武惠妃夺取了她们所有的光芒,太子、鄂王以及光王三人同病相怜之下,感情竟变得十分的好。
朝中几乎是人尽皆知,太子和这两个弟弟最为交好,李隆基对太子的宠爱一日比一日薄,忌惮一日多过一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鄂王学识极好,而光王的武力极佳,两人的才华也一直被朝臣传扬。
李源作为武惠妃的儿子,本就与他们不对付,而排行与李源相近的光王李涺,对此的不满更是不少。
论年纪,光王居长,但是他的起名和李源比起来就落了下乘,论封爵,李源是单独封的夏王,而光王却是和一众弟弟们一同受封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在秘书省的小学以及弘文馆中,有上进心的皇子为了表现自己,也没少明争暗斗,李源一直被光王和鄂王针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李隆基一直都是知道的。
李源自幼体质孱弱,就连他同母所出的两个弟弟,在宫外养了几年回来之后,看起来都要比他健康,因此在武功这方面,他的进度一直不尽如人意。
不过李隆基并不在意,他自己早年的时候号称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成功地登上皇位之后,他就对子嗣中这种表现的人殊为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排挤,李源这样的表现,反而更可以让他放心。
不过他也知道,因为自幼被人说是病秧子,李源对此其实一直有心结。
李源是皇子,元服礼除了长辈,一众兄弟自然也要参加,光王李涺也在其列。
若是两人发生了口角,李涺说了什么话,激起了李源心中的不忿,因此贸然上了奏疏,也不是不可能。
李隆基正在替李源想理由,就见他没什么胃口地动了几下筷子,又将其放回去:“孩儿也知道,阿耶已经下了旨,不可随意更改。不过孩儿可以隐姓埋名,到军中挣一份军功来,也看看,那些犯边的胡人是如何悍不畏死,自阿耶御极以来,大唐可谓极盛,何以他们敢犯‘天可汗’的疆域?”
李源这话一出,明明白白地解释了他根本不是要兵权,隐姓埋名去挣军功,约莫真的是在赌气。
不过他说这些赌气的话的同时,却也结结实实地拍了李隆基的龙屁,让他心情极为舒爽。
所谓天可汗,乃是给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尊称,李源用在他身上,是对他的功绩的莫大尊崇,李隆基怎会不高兴呢?
“你若是想证明给八郎看,何必到前方这么危险的地方去?去了,又会有人说你像那些纨绔子一样,不过是去分润军功的。况且这回的主帅和副帅都已定下了,朕也不能朝令夕改。要不然,朕就给你一支禁卫,让你领宿卫皇宫之职好了。”李隆基这么说着,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
然而李源却是一口回绝了:“那又没甚么意思,若是此行不成,阿耶下次带我们去围猎好了,我多猎一些回来,胜过八郎,比这要好多了。还是阿耶你看得明白,孩儿不过是一时意气罢了,孩儿说实话,阿耶可不能笑我,其实上了奏疏以后我就后悔了,阿娘也把我叫去骂了一通,还好阿耶没答应呢!”
李隆基自然是笑着应了。
不过还要打趣他:“朕这宫中的禁卫可不似你想的那么简单,你才见识了多少,便在那儿说没意思?”
“左右不过是一群亲贵子弟嘛。除了他们,陈将军太闷,葛将军太滑,王……霍国公嘛,太过于恃气凌人了。”在轻飘飘地将前头自请出征的事情推过去以后,李源终于进入了正题,开始引导李隆基走向他设计的第一段对话,以实现他的第一个目的。
作者有话要说: 啊,把九郎变成天然黑以后,剧情果然就顺了起来呢,可怜的太子同学很快就要落幕了,李源这么名字很快就能改了,啊,我还是觉得李一这个名字霸气!
第151章 毛仲
和一直到天宝年间迫使玄宗皇帝赐死杨贵妃之后才为后人所熟知的陈玄礼不同, 王毛仲是一个在开元年间煊赫一时之后就黯然落幕的角色。
开元年间的杰出人物太多,比能力, 他比不过文官集团中的佼佼者——而史书是文官们编纂的,他们描述的主体,当然是自己这一方的人——比穷凶极恶或者为人唾骂, 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也要比他出彩得多。
王毛仲幼年因父罪而全家被贬为奴, 幸运的是,他成为了李隆基的仆人,等到李隆基登基之后,作为潜邸旧臣, 王毛仲也一路平步青云。
一直到开元十八年之前,为李隆基成为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王毛仲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但是其言行却愈发骄奢,对待皇帝身边的内侍近臣, 态度也很恶劣,也因此,他早已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为憎恶王毛仲的人之一,就是天子李隆基心腹中的心腹,高力士。
王毛仲贪得无厌,被捧得多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本分。
他有两个妻子, 发妻和后娶的平妻,两个妻子都被李隆基封为国夫人,而其子嗣更是稚龄便得五品之官职, 他本人更是连连被加官进爵,几至于封无可封。
李源在和李隆基的对话里,说了三个宫中禁卫的统领,所谓的陈将军是指陈玄礼,此人一直本分守几,颇得李隆基信任,到了天宝年间,天子西逃的时候,更是让他掌管总禁军,可见对其之信任;葛将军是指葛福顺,霍国公说的就是王毛仲,虽然葛福顺和王毛仲如今依旧被天子所宠信,但是很快,他们就要黯然落幕了,李源此时提起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
去年,也就是开元十七年的年中,王毛仲与同样掌管禁卫的龙武将军葛福顺结为姻亲,引起了一批朝臣的不满。
吏部侍郎齐瀚就在禁中对李隆基言说了他的担忧“福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毛仲小人,宠过则生奸”,只可惜,这种本来应该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禁中语,又被泄漏了出去,齐瀚和大理丞麻察说了这件事,于是原本答应齐瀚“朕徐思其宜”的天子以齐瀚、麻察二人离间君臣为由贬官。
可以说,一直到开元十七年,甚至是开元十八年的这个时候,天子对王毛仲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存在的。
但是,以天子的疑心病,再加上王毛仲丝毫不收敛的行为,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已经很明显了。
被剧透了一部分的李源,可是和太宗李世民特意演习了一番,再由则天皇后她老人家倾情补完,才安排好了这个篇目,作为由头的王毛仲虽然不是李源的主要针对目标,但是作为引子,他是必须要倒霉的。
在李源身边的阿飘祖宗,中宗和睿宗两个人性子软,高宗也很慈眉善目,无论是从平生功业还是为人处事来看,和李隆基最有相似之处的应当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而则天皇后她本人是混后宫出身的,宫斗一把好手,两方相加,李源大致已经摸清楚了李隆基可能有的心理反应,也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
拉王毛仲下水,除了因为他迟早自寻死路被天子厌弃,还因为要卖人情给高力士。
要不然,朝中能作为李源目标的人多的是,或者直接拿他的兄弟开刀,也比现在动王毛仲这个天子宠臣要好。
说实话,这其中种种不过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罢了。
李源挑王毛仲作为话头,李隆基当然会有兴趣。
说实话,王毛仲和李隆基的后宫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他这人甚为狂傲,连时常见面的天子近臣兼红人高力士都不给什么好脸色,能指望他去巴结后宫中的皇妃?
后世说奸相李林甫与武惠妃相勾结,残害了李隆基的头一个太子并鄂王、光王这三个儿子——因后来他们一齐被废,又齐称“三庶人”——可那也得看身份啊,李林甫姓李,却不是五姓七望的那个李,他是正正经经的李唐宗室,高祖皇帝李源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
说句难听的,王毛仲他是当今天子一手捧起来的心腹,哪能这么想不开,在天子盛年的时候就扶持某个皇子消耗自己的圣宠?
所以他和皇子们并没有甚么利害关系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李源此时提起他来,才没让天子又猜忌什么东西。
“你见过毛仲几面,便这么说他?让你这么一评,这宫中的将军,竟没几个是好的?”李隆基只当说笑,语气很轻松,并没恼。
“阿耶你这就不懂了,其他两位将军也就罢了,霍国公的风评在宫中实在是不好呢!”李源也不和李隆基说什么官面上的话,也权当是说笑。
“风评?他一个外臣,虽是掌管禁军的,还要什么风评?”
“怎么就不用了?阿娘赐宴的时候,邀那些国夫人入宫,霍国公家可威风得不得了。”李源撇撇嘴。
李隆基笑了两声:“毛仲的两房妻室都是朕给他封的国夫人,他好歹是朕的心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齐人之福,享享也没什么,若只是为这事儿,那毛仲也太冤了些。”
“这哪能啊,封了两位国夫人是阿耶大度,体恤臣下,可是霍国公他只当这是应得的,就连他家的国夫人都说什么没有她家郎主出力,至尊帝位安能如此稳固,真真是笑话。阿耶乃是天生皇帝命,听闻霍国公乃是高丽出身,与他干系哪有那么大?若说为阿耶誓死效命的,难不成只有霍国公一个?儿自小听阿娘说阿耶文武双全,当初阿翁的帝位也是阿耶帮着固下来的,没有阿翁、阿耶的名头在,那起子人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和能耐?若说尽心尽力侍奉阿耶的,高将军才是头一份儿的贴心人,谁见他居功自傲过了?”李源嘴巴不停,从琐事方面把王毛仲并他的两位夫人都批了个遍。
李隆基听得好笑:“你虽元服了,看事情还是忒简单。朕看啊,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你不喜王毛仲!”
李隆基虽然这么说,却丝毫没有责怪李源的意思。
实在是李源的话里,对他极尽恭维之能事,这龙屁拍得他太舒服了。
什么天生皇帝命,什么王毛仲不过高丽奴出身、睿宗李旦当初能得帝位,主要靠的还是李隆基这儿子,一件件功绩都归在李隆基身上,他哪会不高兴?
而且李源在说事儿的时候,刻意隐去了李隆基当太子时与太平公主相争这一段,王毛仲作为李隆基心腹,在这件事上确实颇有功绩,但是李源重点强调的不是这个,李隆基也就顺势忽略了这段并不美好的时光。
李源也不反驳李隆基下的结论,只是一副固执己见的样子。
“说到底,毛仲与你无甚干系,你这么讨厌他,可别是把他当成八郎了!”大概是说得愉快了,李隆基竟语出惊人,直接将李源与光王李涺的矛盾给挑明了。
李源吭了一声:“八兄和霍国公又不一样,阿耶你别乱想。”
“怎么不一样了?”李隆基兴味满满地说道,“你也说了,你上那奏疏就是为了同你八兄置气。八郎的武艺极好,毛仲年轻时也是这么个样子,况且两人的性子都傲,怕不是你平常心中有气,又听别人常议论毛仲的事儿,移情了,将对你八兄的气都撒在毛仲身上了。”
这么句话刚说完,李源还没怎样呢,不知李隆基想到了什么,脸色不似之前那么欢愉了。
李源在心中暗笑了两声,回道:“八兄能成什么事儿啊,将他与霍国公比,还是减了霍国公的军功呢!”
“你先前将毛仲说得,好似在宫中人憎狗厌,浑不似掌禁卫的将军,而是个幸进的小人,如今与你八兄一比,竟还是远远超过了?你看看你,同其他人处得都好,怎么就与五郎、八郎合不来?”李隆基用一种满是宠爱的语气数落起李源来。
“这又不干我的事,八兄嫉妒阿耶待我好咧!这几位阿兄他们的阿娘都是阿耶你从前宠幸的人物,可是有了阿娘,她们就失色了,阿耶又待我这般好,他们心中不满,又不能对阿耶说什么,只好寻我出气呢!”李源这时候说话,实在是显得太实诚了。
“你瞧瞧你,都胡说些什么。瞧你说的,好似朕亏待了他们似的。”李隆基虽然是在数落李源,但是话里的意思可不是在埋怨他。
“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呗。不过阿耶你放心,八兄的能耐还没像霍国公那么大呢,等什么时候他自己挣下一份军功来,我才服他呢,现在,阿耶你可别偏帮他们就行!”
作者有话要说: 天生皇帝命这一句,改自德川幕府的三代将军家光的“朕天生将军命也”,不得不说,挺霸气的
第152章 联系
李源和李隆基说完闲话, 回到十王宅, 果然一如从前安分守己, 李隆基对儿子的表现堪称老怀大慰。
果然他的九郎还是从前那个小乖乖。
但是对太子已经愈发不满的李隆基,对同样安分守己的次子李鸿,就没有那么好的脸色了。
明明太子已经胆战心惊地尽量不结交大臣, 每日接受师、傅等人的教导也只是例行公事, 绝不逾矩, 但是在李隆基看来,他还是觉得太子不安分。
若不是给太子配备基本的班底,并且作为储君,太子需要接受足够优越的教导,恐怕太子如今就不仅仅是被剥夺居住在东宫的待遇、和一众兄弟们一起在十王宅“培养兄弟之情”那么简单了。
这日李源入宫,领着二妹出门——他的大妹上仙幼年因为体弱出家做了女冠, 一直跟在两位姑母身边, 另外两个同母妹, 二十一娘年纪太小,才出生没多久, 还不到能随便出门的年纪,因此只有二妹、在姐妹里总排行为十七的十七娘缠着他被他带出了宫——一道去四娘唐昌公主的公主府看花。
唐昌公主在公主中性格是比较安静的那一类,爱好也很文雅, 她极爱花, 不仅爱看各类花争奇斗艳,有实在心仪的,还会亲自动手栽培。
正因为如此, 在唐昌出嫁后,她的公主府就成了京中爱花的贵族们常常聚集的一处胜地。
大唐的公主们出嫁,都是由官府另辟新宅居住的,也就是说,唐昌公主并不和驸马居住在一起。
而她的驸马薛锈的家族与太子李鸿扯上了关系,若不是唐昌是自己单独分开来住的,恐怕纵使她的府上花开得再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此赏景,或者有青年士子希望能通过被公主赏识的渠道博出个名声来,为之后的科举做准备。
来唐昌府上赏花其实不是李源的主要目的,虽然十七娘性子比较沉稳,喜欢跟性情疏淡的唐昌一起相处,但是如果仅仅是如此的话,李源也不会亲自出马将十七娘带出来。
和公主们相比,皇子的行动受到了天子更多的关注,李源虽然是李隆基的爱子,但是等到他回到十王宅那片区域中,自己的夏王宅之后,他这一日的行动就会被尽数呈报给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