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都是些穷人,没钱买农具,宁二就弄了竹子过来,交大家制作农具,这竹铲子什么的,虽然比不上铁铲子,但也一样能用,可是大大方便了乡民呢。”强叔答。
邓王二人连忙下了马,去细看那些人手中的竹铲子。
强叔也是这里的人,听到他的招呼,就有两个年纪很大的老人,把手中的竹铲子放下了,让他们看。正好自己也可以坐在地头歇歇脚了。
这两个老人,都已经白发苍苍了,平时也干不动多的活,就跟着年青的后面拿着竹铲子教着孩子们整地。竹铲子把翻出来的,大块的泥巴铲散开来,再让孩子们泥巴里的草根挑出来扔掉。
要如此往反几次,荒地才能开好能种庄稼。不然,那些野草很快就会又长满了整片田地的。
其实所谓的竹铲子,就是一小段竹子剖开后,把前头削尖的竹片而已,把手上缠着草与破布什么的,非常简陋,但却能实打实的挖地。
这些在挖地的人,几乎人手一只竹铲子,只有少数几人有铁铲子,铁锹之类的好农具。这些竹子都是粗壮的楠竹,剖开后还是蛮宽的,头部再削制好,打制成的竹铲子其实十分锋利。
邓王二人自然也知道,农具欠缺,却没想到宁二居然想出了这个法子,竹子可比铁器便宜多了。
两人看着大家忙的热火朝天,脸上都露出钦佩的神情。
阿竹适时来了一句,“这个竹铲子还是夫人想出来的呢。”
强叔吃惊的说:“哎哟,夫人真是厉害啊。”
“那时,夫人还是种田的好手呢。”阿竹笑道。
邓王二人更是惊讶的看着丑姑,他们敢确定,宁二只怕很多法子都是跟着丑姑学的,就算不是这样,起码也是他们夫妻两人共同弄出来的。而邓子兴来之前可是做了不少功课的,现在更加相信他听到的那么传闻了。传闻宁大人以前根本就不会种田,完全是跟着他夫人学的。而且宁夫人打小就干农活,养家呢。
强叔倒不觉得有什么,他见到的会种田妇人多了去。他们同村就有一户,当家的男人二十多就死了,年轻寡妇一样也当家,因为还有三个小儿要养活啊。那寡妇比男人还能干呢,耕田这样的重活,一样拿得下来。因为勤劳肯干,寡妇家的庄稼不比别人家长的差,日子过得不比有当家男人的差多少。
邓王二人,各自拿着竹铲子学着众人的样子,也去挖地。这片地泥土比较松软,竹铲子虽然比不得铁铲子,却一样可以挖动,就是没铁铲子挖的深,大而已。但竹铲子挖两下基本就可以抵得上铁铲子挖一下。邓大人连试着挖了好几下,就确定了这竹铲子用途还真的很大。
“真不错。这竹子可比铁器便宜多了。”邓大人说。
“可惜的是,本地不产竹子,这些楠竹还是我家夫君从外地运过来的。”丑姑说。
“是啊。听说是我们这里冷,竹子长不成呢。要是能长竹子就好了。”两位老人纷纷说。
宁二不仅给大家制了竹铲子,还弄些一些别的工具,比如播种时用的开沟的竹管,耙土用的大耙子等等,给大家的劳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宁大人真是个好官。”地里的农人们听到他们的议论更是纷纷夸起了宁二。
强叔正想告诉大家丑姑的身份,丑姑却连忙阻止了他,说:“我们该走了。”
她并不喜欢听别人感恩戴得的夸奖宁二,有些事情,只要让大家都明白就行了。这些话一说出口,还容易被传得变形,谁知道能带来什么影响啊。搞个不好,还会被人指责呢。而她更加不想这么快就暴露自己的身份,她想要低调点的办事,怕碍于她的身份,起了反作用。
转过了一个弯,入眼是一片绿油油的南瓜地,金黄色的南瓜花点缀的绿叶间,瞬是好看。邓王二人更是吃惊的说:“这种的是什么?这么大一片?难道是南瓜?”
他们虽然不会种田,但多少也认识不少农作物。只是一开始没认出来,主要是没见过如此大片的南瓜田。平常人家种南瓜都不是在地里种的,随意在田间地头种个几颗就吃不完了。谁还正经种这么大片的南瓜啊。没的白费了地,还不如种主要的粮作物呢。
这里的地,显然也是开刚出来的荒地,因为种的匆忙,草根清理的不干净,南瓜地里也长了不少草,还有人在地里锄草。
强叔笑道:“就是南瓜。”
“为什么种这么多南瓜,吃得完吗?”小王大人问道。这次邓大人很聪明的没有开口。
“这是刚开出来的荒地,先种一季南瓜。宁大人说教大家晒干南瓜存下来到冬天吃呢。”强叔答。
“南瓜干?好吃吗?能保存多久?”邓大人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他还真没吃过南瓜干,更不知道南瓜干还能保存到冬天吃。
“对吃不饱肚子的人来说,只要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丑姑笑道。
南瓜干又哪里比得上米面呢,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多点口粮罢了。而且这地刚开出来,过了播种的季节,还不就能种什么就先种点再说啊。反正南瓜干确实是能吃的。而且她也看到有的地里,也还夹杂着种了些高粱,豆子什么的。估计也是试试看,看种的迟了有没收成。
如此一路走一路看的,等到达那山脚下时,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丑姑在强叔的带领下,在村子里转了一圈,问人家,家里有没有什么山货山珍的。很多人都说有。
“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出钱买。”
但这些山货都不多,一家也就那么一点儿,只是见到有人来村子里收,大家都围过来问:“以后还来不来收,来的话,我们就进山多弄点。”
强叔也说:“平时也就得闲时去弄点回来,自己吃而已,虽然知道这些东西能卖钱,但大家也没功夫拿出去卖,而且附近镇子上收的也便宜。就没多少人家里会存很多。”
“要啊,以后每月都来收一次。有多少要多少。”丑姑答。
众人一听,都脸露喜色,只恨不得现在就进山去。
丑姑早就打听清楚了附近的收购价格,她既然到村子里来收的,自然不可能高过当地的价格,就按原价都收下了。
然后,又在强叔的带领下,到附近几条村子里去收山货。这一忙就是好几天。
等丑姑把附近的村子摸得差不多熟了,就不再去收货了。直接让人十天一次去各村子里直接拉就行了。
她自己又开始跑的更远,去更山里的地方收购些高级的山珍,药材等物。在现代她就非常想到最北方来玩玩,现在也算是梦想成真了,天天在外面跑的不亦乐乎。有时候跑的远了,还一出来就是好些天呢。
然后,她让人四处宣扬,有人专门来收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坐在家里就有人来收购,乡民们哪里会不动心的,一时间一有空,大家就往山里涌,人人都想多弄点回来。
宁二很是不满意,说:“你不会让别人去啊,你一个女人在外面行走多有不便。”
“没事的。都是些普通乡民,也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再说了,我和阿竹比邓王二位大人更加身强力壮呢。真要有什么事,他俩还不如我们呢。”丑姑笑道。
宁二知道劝不住她,也只得严厉交待她:“反正不管你干什么,都得想想安安。你把他带过来,就直接扔出去不管了,哪里还象个当娘的。”
这么一说,丑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安安还是个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关心。她带着安安来,就基本没管了。不是扔给周表妹,就是扔给宁二,甚至有时候就直接交给打杂的下人们照顾了。
“我知道了,你先多费点心照顾他。等忙过这一段,我就会在家里不再外出了。”
“这可是你说的啊,你别骗我。”宁二连忙要她保证。
“当然了,我带着安安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他过着爹娘都在身边的生活啊,不然,把他留下在京城里正经上学还更好呢。”丑姑说。
也正是为了让安安多与宁二相处一下,她才会同意带安安过来的。可是一来,她自己反倒先顾不上孩子了,她也觉得这样太对不起安安了。
后来,她和王邓二人分开行动,把外出收货的事情全交给他俩了。她已经完全收服了邓王二人,就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了,乐得让二人出去干活,自己找理由在家里歇着,好好照顾照顾宁二,陪着安安,一家三口忙里偷闲的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如此,等到秋收后,丑姑收了一大批山货后,就要启程回京了。她得赶在天寒之前离开了北地。而且,她出来了几个月,也是该回去了。
“哎,我们这一家子啊,也不知道几时才能够团聚。”宁二不舍的说。
“说不定明年我俩就又来了呢。你这里也说不定没两年就可以放手了呢。”丑姑安抚道。她也愿意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最近这段时间,她明显感到安安比前面活泼些了,而且因为有父亲在身边,安安也脱了些娇气,更加有小男子汉的感觉了。
最重要的是,宁二在教育孩子方面真的比她强。她费心费力的,这样那样样样都不敢放松,安安却和宁二更亲近。男孩子在骨子里就更加容易接近父亲。
要不是因为北地苦寒,她都愿意直接把安安丢在这里让宁二管。宁二本身就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比她更加考虑的周道,并且有些方面她真的和宁二不能比。男人的思维本身就与女人不同。
她不得不承认,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巨大。难怪现代有很多人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的。一个幸福的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她打算以后还是想办法多让安安与宁二相处。
“安安,一路上要听你娘的话,别给她添麻烦。到京后也要好好的上学。”宁二又交待儿子。
“晓得了,爹。”安安闷闷不乐的答,又要与爹分开了,让他很不开心。
宁二也舍不得安安在这里吃苦,况且连丑姑都回去了,他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啊。所以,他只能说:“我们一家人能一起生活了几个月,也算是你来办差的福利了。”
第259章 成果
丑姑走之前, 也安排了人专门收山货,她还计划着以后百姓可以拿山货抵税。这样乡民们不用发愁没粮食吃了,她也不用再掏银子来买山货了。
不管怎样,这第一次出马,丑姑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
她带回京城的北地特产可不少呢,杂七八拉的,有便宜的普通货, 有贵重的人参等等。零零总总拖了几大车回来。大量的山货当中, 居然还有两百斤南瓜籽。
因为南瓜收成好, 家家户户都晒了不少南瓜干, 而南瓜籽太多,刨掉部分要留下着当种子外, 剩下的大家也舍不得扔掉。她干脆就便宜收了些上来。
当时,宁二还好奇的问:“你要这么多的南瓜籽干什么?” “吃啊。”丑姑答。
“怎么吃?”宁二一听急忙追问起来,只要是能吃的,他都特别关注。
然后,丑姑就抓了同把南瓜籽扔进锅里去炒,只加了点儿盐巴, 闻着就香的不行。众人全都流着口水,伸长脖子等着丑姑又拿出什么好吃的东西。
结果,她却拿出了几把炒的发黄的南瓜籽出来了。
众人学着她的样子, 把南瓜籽扔进嘴里嗑起来了。南瓜籽个头比较大, 皮薄还脆,十分好嗑, 吃在嘴里香香的,很有味道。
“很好吃,就是吃的麻烦了点儿。不能当主食吃,当个零嘴儿挺不错的。”众人都说。
“是啊,零嘴儿也能充充饥,没粮食的时候,也能活命呢。”有人说。
“恩,只要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幸好大家把南瓜籽都留下来了。”有人庆幸的说。
从此以后,北地人都喜欢在口袋里装几把炒好的南瓜籽,干活时饿了就拿出来嗑会儿,正好歇歇脚,也顺便充充饥。这玩意虽然不能饱肚子,但多少也是点东西进肚了,何况味道还很不错呢。
见大家都喜欢,丑姑把南瓜籽带到京城后,就直接炒了一些出来,分给各贵妇人们尝。
大家吃过后,都觉得味道不错,青王妃还笑道:“这玩意儿好啊,大家一起说话看戏时,也不用再光是喝茶水了。一人抓一把,慢慢嗑一天时间就混过去了。”
听到青王妃的话,丑姑就想起在现代,不管什么场所,只要人多的地方,瓜子是一定少了不的,不由的笑道:“恩,嗑嗑南瓜籽儿,确实是个消磨时光的好东西。”
丑姑带回来的山货,很抢手,几乎不用操心卖出去,就被大家分抢光了。而这一趟,她就赚了六千两银子。
她把帐目递给了皇上,皇帝十分兴奋。他心里随意盘算了一下,如果就这样小打小闹的跑一趟,都能赚六千两,真正的大商队一年下来,估计十万两跑不了。十万两啊,抵得上国库一年的总收入了。那等于是让国库多了一倍的收入,怎么不令人兴奋啊。
别说皇帝开心了,就是其他的大臣们也没想到,丑姑赚银子赚的如此容易。于是,商队如火如涂的大办起来了。
丑姑也就只负责北地这一条线。同时大家也制订了不少制度,除了官办商队之外,私人商队也不制止。并且官商还不得欺压私商,更不能低价收货等等。大力发展商业,对百姓的生活也是很有好处的。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能流通起来,就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好起来。
三年之后,朝廷靠商队,大大充盈了国库,吃到了甜头的皇帝在宁二和丑姑的建议下,开始建造大船,准备西下出海,走出国门去找外国人做生意。
而宁二也得以从北地调回来,当然了宁二在北地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成效的。他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
现在的北地良田多了不止一倍,每年的税收多了不止二倍呢。而且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人口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对国力当相有利的。
周大人在北地继续干,做着最后的维护,估计不久也可能和宁二一样功能身退了。
丑姑的行动也成功的给女人们带来走出家门的希望,极大的提高了妇女们的地位。朝中不少年轻官员不再认为女人就该呆在内宅。不少年轻女子都学着丑姑走出家门,不再把眼光只局限于内宅后院里。这样无形中就等于多了不少劳动力,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而第四年,年事已经高的皇帝因病不起,青王顺利继位,更是加大了发展的步伐。
第五年,已经建造好的两艘大船经过下水实验后,终于可以扬帆起航了。
丑姑本是很想出海的,但考虑到安安正在读书的年纪,宁二身体又不太好,她也不能丢下老公儿子,一个人一走就一年甚至几年。所以只能遗憾的看着王高代带着商队意气风发的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王高代经过几年的历练,已经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官员了。临走之前,他特的对丑姑说:“宁夫人,您也别觉得遗憾,我每到一处,都会认真做记录的,到时候把全程的见闻全部完整的记录下来,带回来给大家看。”为此,他还带了两名善画的手下。
说实话,王高代还蛮希望丑姑能跟着一起出海的。毕竟丑姑的见识,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丑姑的知识会如此渊博。虽然很多时候,她都是让宁二在出头。但大家在很多事情中,都能发现她的影子。
不过丑姑和宁二也没有停下来享福。他们不能出海跑太远,也可以在内陆跑啊。所以,几年之后,他们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各地,他们还曾经回到宁家村去。
村里的人都不太认识他们了,虽然宁家的祖屋还依旧保存着,经常还派人回来维护,而吴家的祖屋也保存着,每次维护宁家的人也会连带维护吴家。 大家都知道丑姑嫁给宁二了。两家是正经的亲戚。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的砖瓦房,宁二和丑姑都感叹道:“没想到啊,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好啊。” 几个人下了马,慢步走进村子。
村头是间学堂,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几个小童正在玩乐,见到来了外乡人,也不认生,一个年纪六七岁的小男孩子,还招呼道:“你们是来做生意的吗?”
丑姑笑了笑,顺口问道:“是啊,你们村现在有什么好东西要卖?”
邓王二人连忙下了马,去细看那些人手中的竹铲子。
强叔也是这里的人,听到他的招呼,就有两个年纪很大的老人,把手中的竹铲子放下了,让他们看。正好自己也可以坐在地头歇歇脚了。
这两个老人,都已经白发苍苍了,平时也干不动多的活,就跟着年青的后面拿着竹铲子教着孩子们整地。竹铲子把翻出来的,大块的泥巴铲散开来,再让孩子们泥巴里的草根挑出来扔掉。
要如此往反几次,荒地才能开好能种庄稼。不然,那些野草很快就会又长满了整片田地的。
其实所谓的竹铲子,就是一小段竹子剖开后,把前头削尖的竹片而已,把手上缠着草与破布什么的,非常简陋,但却能实打实的挖地。
这些在挖地的人,几乎人手一只竹铲子,只有少数几人有铁铲子,铁锹之类的好农具。这些竹子都是粗壮的楠竹,剖开后还是蛮宽的,头部再削制好,打制成的竹铲子其实十分锋利。
邓王二人自然也知道,农具欠缺,却没想到宁二居然想出了这个法子,竹子可比铁器便宜多了。
两人看着大家忙的热火朝天,脸上都露出钦佩的神情。
阿竹适时来了一句,“这个竹铲子还是夫人想出来的呢。”
强叔吃惊的说:“哎哟,夫人真是厉害啊。”
“那时,夫人还是种田的好手呢。”阿竹笑道。
邓王二人更是惊讶的看着丑姑,他们敢确定,宁二只怕很多法子都是跟着丑姑学的,就算不是这样,起码也是他们夫妻两人共同弄出来的。而邓子兴来之前可是做了不少功课的,现在更加相信他听到的那么传闻了。传闻宁大人以前根本就不会种田,完全是跟着他夫人学的。而且宁夫人打小就干农活,养家呢。
强叔倒不觉得有什么,他见到的会种田妇人多了去。他们同村就有一户,当家的男人二十多就死了,年轻寡妇一样也当家,因为还有三个小儿要养活啊。那寡妇比男人还能干呢,耕田这样的重活,一样拿得下来。因为勤劳肯干,寡妇家的庄稼不比别人家长的差,日子过得不比有当家男人的差多少。
邓王二人,各自拿着竹铲子学着众人的样子,也去挖地。这片地泥土比较松软,竹铲子虽然比不得铁铲子,却一样可以挖动,就是没铁铲子挖的深,大而已。但竹铲子挖两下基本就可以抵得上铁铲子挖一下。邓大人连试着挖了好几下,就确定了这竹铲子用途还真的很大。
“真不错。这竹子可比铁器便宜多了。”邓大人说。
“可惜的是,本地不产竹子,这些楠竹还是我家夫君从外地运过来的。”丑姑说。
“是啊。听说是我们这里冷,竹子长不成呢。要是能长竹子就好了。”两位老人纷纷说。
宁二不仅给大家制了竹铲子,还弄些一些别的工具,比如播种时用的开沟的竹管,耙土用的大耙子等等,给大家的劳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宁大人真是个好官。”地里的农人们听到他们的议论更是纷纷夸起了宁二。
强叔正想告诉大家丑姑的身份,丑姑却连忙阻止了他,说:“我们该走了。”
她并不喜欢听别人感恩戴得的夸奖宁二,有些事情,只要让大家都明白就行了。这些话一说出口,还容易被传得变形,谁知道能带来什么影响啊。搞个不好,还会被人指责呢。而她更加不想这么快就暴露自己的身份,她想要低调点的办事,怕碍于她的身份,起了反作用。
转过了一个弯,入眼是一片绿油油的南瓜地,金黄色的南瓜花点缀的绿叶间,瞬是好看。邓王二人更是吃惊的说:“这种的是什么?这么大一片?难道是南瓜?”
他们虽然不会种田,但多少也认识不少农作物。只是一开始没认出来,主要是没见过如此大片的南瓜田。平常人家种南瓜都不是在地里种的,随意在田间地头种个几颗就吃不完了。谁还正经种这么大片的南瓜啊。没的白费了地,还不如种主要的粮作物呢。
这里的地,显然也是开刚出来的荒地,因为种的匆忙,草根清理的不干净,南瓜地里也长了不少草,还有人在地里锄草。
强叔笑道:“就是南瓜。”
“为什么种这么多南瓜,吃得完吗?”小王大人问道。这次邓大人很聪明的没有开口。
“这是刚开出来的荒地,先种一季南瓜。宁大人说教大家晒干南瓜存下来到冬天吃呢。”强叔答。
“南瓜干?好吃吗?能保存多久?”邓大人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他还真没吃过南瓜干,更不知道南瓜干还能保存到冬天吃。
“对吃不饱肚子的人来说,只要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丑姑笑道。
南瓜干又哪里比得上米面呢,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多点口粮罢了。而且这地刚开出来,过了播种的季节,还不就能种什么就先种点再说啊。反正南瓜干确实是能吃的。而且她也看到有的地里,也还夹杂着种了些高粱,豆子什么的。估计也是试试看,看种的迟了有没收成。
如此一路走一路看的,等到达那山脚下时,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丑姑在强叔的带领下,在村子里转了一圈,问人家,家里有没有什么山货山珍的。很多人都说有。
“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出钱买。”
但这些山货都不多,一家也就那么一点儿,只是见到有人来村子里收,大家都围过来问:“以后还来不来收,来的话,我们就进山多弄点。”
强叔也说:“平时也就得闲时去弄点回来,自己吃而已,虽然知道这些东西能卖钱,但大家也没功夫拿出去卖,而且附近镇子上收的也便宜。就没多少人家里会存很多。”
“要啊,以后每月都来收一次。有多少要多少。”丑姑答。
众人一听,都脸露喜色,只恨不得现在就进山去。
丑姑早就打听清楚了附近的收购价格,她既然到村子里来收的,自然不可能高过当地的价格,就按原价都收下了。
然后,又在强叔的带领下,到附近几条村子里去收山货。这一忙就是好几天。
等丑姑把附近的村子摸得差不多熟了,就不再去收货了。直接让人十天一次去各村子里直接拉就行了。
她自己又开始跑的更远,去更山里的地方收购些高级的山珍,药材等物。在现代她就非常想到最北方来玩玩,现在也算是梦想成真了,天天在外面跑的不亦乐乎。有时候跑的远了,还一出来就是好些天呢。
然后,她让人四处宣扬,有人专门来收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坐在家里就有人来收购,乡民们哪里会不动心的,一时间一有空,大家就往山里涌,人人都想多弄点回来。
宁二很是不满意,说:“你不会让别人去啊,你一个女人在外面行走多有不便。”
“没事的。都是些普通乡民,也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再说了,我和阿竹比邓王二位大人更加身强力壮呢。真要有什么事,他俩还不如我们呢。”丑姑笑道。
宁二知道劝不住她,也只得严厉交待她:“反正不管你干什么,都得想想安安。你把他带过来,就直接扔出去不管了,哪里还象个当娘的。”
这么一说,丑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安安还是个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关心。她带着安安来,就基本没管了。不是扔给周表妹,就是扔给宁二,甚至有时候就直接交给打杂的下人们照顾了。
“我知道了,你先多费点心照顾他。等忙过这一段,我就会在家里不再外出了。”
“这可是你说的啊,你别骗我。”宁二连忙要她保证。
“当然了,我带着安安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他过着爹娘都在身边的生活啊,不然,把他留下在京城里正经上学还更好呢。”丑姑说。
也正是为了让安安多与宁二相处一下,她才会同意带安安过来的。可是一来,她自己反倒先顾不上孩子了,她也觉得这样太对不起安安了。
后来,她和王邓二人分开行动,把外出收货的事情全交给他俩了。她已经完全收服了邓王二人,就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了,乐得让二人出去干活,自己找理由在家里歇着,好好照顾照顾宁二,陪着安安,一家三口忙里偷闲的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如此,等到秋收后,丑姑收了一大批山货后,就要启程回京了。她得赶在天寒之前离开了北地。而且,她出来了几个月,也是该回去了。
“哎,我们这一家子啊,也不知道几时才能够团聚。”宁二不舍的说。
“说不定明年我俩就又来了呢。你这里也说不定没两年就可以放手了呢。”丑姑安抚道。她也愿意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最近这段时间,她明显感到安安比前面活泼些了,而且因为有父亲在身边,安安也脱了些娇气,更加有小男子汉的感觉了。
最重要的是,宁二在教育孩子方面真的比她强。她费心费力的,这样那样样样都不敢放松,安安却和宁二更亲近。男孩子在骨子里就更加容易接近父亲。
要不是因为北地苦寒,她都愿意直接把安安丢在这里让宁二管。宁二本身就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比她更加考虑的周道,并且有些方面她真的和宁二不能比。男人的思维本身就与女人不同。
她不得不承认,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巨大。难怪现代有很多人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的。一个幸福的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她打算以后还是想办法多让安安与宁二相处。
“安安,一路上要听你娘的话,别给她添麻烦。到京后也要好好的上学。”宁二又交待儿子。
“晓得了,爹。”安安闷闷不乐的答,又要与爹分开了,让他很不开心。
宁二也舍不得安安在这里吃苦,况且连丑姑都回去了,他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啊。所以,他只能说:“我们一家人能一起生活了几个月,也算是你来办差的福利了。”
第259章 成果
丑姑走之前, 也安排了人专门收山货,她还计划着以后百姓可以拿山货抵税。这样乡民们不用发愁没粮食吃了,她也不用再掏银子来买山货了。
不管怎样,这第一次出马,丑姑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
她带回京城的北地特产可不少呢,杂七八拉的,有便宜的普通货, 有贵重的人参等等。零零总总拖了几大车回来。大量的山货当中, 居然还有两百斤南瓜籽。
因为南瓜收成好, 家家户户都晒了不少南瓜干, 而南瓜籽太多,刨掉部分要留下着当种子外, 剩下的大家也舍不得扔掉。她干脆就便宜收了些上来。
当时,宁二还好奇的问:“你要这么多的南瓜籽干什么?” “吃啊。”丑姑答。
“怎么吃?”宁二一听急忙追问起来,只要是能吃的,他都特别关注。
然后,丑姑就抓了同把南瓜籽扔进锅里去炒,只加了点儿盐巴, 闻着就香的不行。众人全都流着口水,伸长脖子等着丑姑又拿出什么好吃的东西。
结果,她却拿出了几把炒的发黄的南瓜籽出来了。
众人学着她的样子, 把南瓜籽扔进嘴里嗑起来了。南瓜籽个头比较大, 皮薄还脆,十分好嗑, 吃在嘴里香香的,很有味道。
“很好吃,就是吃的麻烦了点儿。不能当主食吃,当个零嘴儿挺不错的。”众人都说。
“是啊,零嘴儿也能充充饥,没粮食的时候,也能活命呢。”有人说。
“恩,只要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幸好大家把南瓜籽都留下来了。”有人庆幸的说。
从此以后,北地人都喜欢在口袋里装几把炒好的南瓜籽,干活时饿了就拿出来嗑会儿,正好歇歇脚,也顺便充充饥。这玩意虽然不能饱肚子,但多少也是点东西进肚了,何况味道还很不错呢。
见大家都喜欢,丑姑把南瓜籽带到京城后,就直接炒了一些出来,分给各贵妇人们尝。
大家吃过后,都觉得味道不错,青王妃还笑道:“这玩意儿好啊,大家一起说话看戏时,也不用再光是喝茶水了。一人抓一把,慢慢嗑一天时间就混过去了。”
听到青王妃的话,丑姑就想起在现代,不管什么场所,只要人多的地方,瓜子是一定少了不的,不由的笑道:“恩,嗑嗑南瓜籽儿,确实是个消磨时光的好东西。”
丑姑带回来的山货,很抢手,几乎不用操心卖出去,就被大家分抢光了。而这一趟,她就赚了六千两银子。
她把帐目递给了皇上,皇帝十分兴奋。他心里随意盘算了一下,如果就这样小打小闹的跑一趟,都能赚六千两,真正的大商队一年下来,估计十万两跑不了。十万两啊,抵得上国库一年的总收入了。那等于是让国库多了一倍的收入,怎么不令人兴奋啊。
别说皇帝开心了,就是其他的大臣们也没想到,丑姑赚银子赚的如此容易。于是,商队如火如涂的大办起来了。
丑姑也就只负责北地这一条线。同时大家也制订了不少制度,除了官办商队之外,私人商队也不制止。并且官商还不得欺压私商,更不能低价收货等等。大力发展商业,对百姓的生活也是很有好处的。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能流通起来,就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好起来。
三年之后,朝廷靠商队,大大充盈了国库,吃到了甜头的皇帝在宁二和丑姑的建议下,开始建造大船,准备西下出海,走出国门去找外国人做生意。
而宁二也得以从北地调回来,当然了宁二在北地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成效的。他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
现在的北地良田多了不止一倍,每年的税收多了不止二倍呢。而且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人口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对国力当相有利的。
周大人在北地继续干,做着最后的维护,估计不久也可能和宁二一样功能身退了。
丑姑的行动也成功的给女人们带来走出家门的希望,极大的提高了妇女们的地位。朝中不少年轻官员不再认为女人就该呆在内宅。不少年轻女子都学着丑姑走出家门,不再把眼光只局限于内宅后院里。这样无形中就等于多了不少劳动力,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而第四年,年事已经高的皇帝因病不起,青王顺利继位,更是加大了发展的步伐。
第五年,已经建造好的两艘大船经过下水实验后,终于可以扬帆起航了。
丑姑本是很想出海的,但考虑到安安正在读书的年纪,宁二身体又不太好,她也不能丢下老公儿子,一个人一走就一年甚至几年。所以只能遗憾的看着王高代带着商队意气风发的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王高代经过几年的历练,已经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官员了。临走之前,他特的对丑姑说:“宁夫人,您也别觉得遗憾,我每到一处,都会认真做记录的,到时候把全程的见闻全部完整的记录下来,带回来给大家看。”为此,他还带了两名善画的手下。
说实话,王高代还蛮希望丑姑能跟着一起出海的。毕竟丑姑的见识,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丑姑的知识会如此渊博。虽然很多时候,她都是让宁二在出头。但大家在很多事情中,都能发现她的影子。
不过丑姑和宁二也没有停下来享福。他们不能出海跑太远,也可以在内陆跑啊。所以,几年之后,他们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各地,他们还曾经回到宁家村去。
村里的人都不太认识他们了,虽然宁家的祖屋还依旧保存着,经常还派人回来维护,而吴家的祖屋也保存着,每次维护宁家的人也会连带维护吴家。 大家都知道丑姑嫁给宁二了。两家是正经的亲戚。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的砖瓦房,宁二和丑姑都感叹道:“没想到啊,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好啊。” 几个人下了马,慢步走进村子。
村头是间学堂,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几个小童正在玩乐,见到来了外乡人,也不认生,一个年纪六七岁的小男孩子,还招呼道:“你们是来做生意的吗?”
丑姑笑了笑,顺口问道:“是啊,你们村现在有什么好东西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