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禛自然能够理解这些人的小心思,外嫁的皇室女越多,宗正家族的血脉就会越稀薄,当皇族若旁族强的时候,对这些大家族才更有益处,更何况反正外嫁的不是自家的女儿,死道友不死贫道有什么不好。
每日入睡的时候,文禛就忍不住要琢磨一会这些事,反倒越想越倾向于宁云晋的态度了。那些女孩子可都是自己的女儿或者侄女,娇滴滴的女娃儿都是家里宠大的,将她们送到那么苦寒的地方,为人父母哪里狠得下心。
即使说得再好听,再冠冕堂皇是为了保家卫国,不用再起硝烟,还不是与自己当年为了自保和皇位舍弃那孩子的行为一样。若是那些汗王们狼子野心也不会被区区一个女子牵绊,与其到时候后悔,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出那样的行为。
文禛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脉络,反倒也坚定下来。他正想着其他笼络那些汗王的法子,却听到轻微的脚步声。
警觉地坐起身,他便看到宁云晋穿着一袭夜行衣,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宁云晋的头发并没扎紧,只是用一根发带系着,浑身还冒着刚刚沐浴后的气息,看得出来是临时起意突然跑过来的。
文禛不自觉地露出一抹纵容的微笑,轻声问道,“怎么这时候来了?”
宁云晋嘻嘻笑了笑,拖了鞋子轻巧地跳到床上,被文禛一把搂在怀里。
“你猜。”
他那坏笑的样子,说不出的古灵精怪,让文禛忍不住双眼一暗,抱着他的手紧了紧,最后还是只在宁云晋脸颊上亲了一记。
文禛已经许久没有看到过宁云晋在自己面前露出这么轻松的姿态,犹如两人相识之初,他还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时候,这样毫无隔阂的相处,甚至让他舍不得用j□j打破这一刻的融洽,只想将这样的氛围再留得久一些。
作为一个心智如妖的人,文禛何尝看不出来宁云晋虽然被自己打动,跟自己在一起,却一直没有放下过心防。只是为了对自己的那丝好感,为了宁家,最后选择了妥协。
文禛甚至怀疑他答应自己的时候,没有真正喜欢上自己,所以他变得越来越拘谨,在这段感情里面从来不会主动踏出一步。那时候自己身边的守卫并不算森严,他有无数的机会来找寻自己,可宁云晋一次都没有在私底下寻找过自己。
因为这个聪明的孩子太清楚,帝王之宠很可能只不过一时之好,这些大不敬的事情在两人感情好的时候是情趣,当成仇的时候却桩桩都是大罪,他牢牢守着自己的心,不多行半步,等到他们真正的关系曝露之后,更是将心封印在冷漠的硬壳里,只等着自己行错一招便果断的知难而退。
如今能够看着他在自己的守护与纵容之下,一点点的在自己面前露出本性,文禛居然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自己一步步的退让,坚持不懈的表露心迹,总算是让这孩子将自己也放在了心里。
文禛过于露骨的眼神看得宁云晋脸色忍不住发热,莫名有些羞涩,刚刚被亲过的地方更是有些j□j。自己千辛万苦绕进这里可不是为了滚床单的,他连忙用脑袋抵了抵文禛的胸口,“我听大哥说两位奉供已经到热河了?”
“没错,今晚刚到,你探听消息的速度倒是快。”文禛揉了揉他的头,笑道。
“那我们明天上午就直接启程,不再自己浪费时间与你告别了。老师的事拖得太久了,我想早点过去。”宁云晋兴奋地道,他这几天一直就是等的这两人。
原本鬼节前他就想动身,可是这趟出来随驾的只有两位奉供,文禛到底还是担心他的安慰,一定要他等另外两位奉供来了再陪他一起去,如今人到了,宁云晋真是一刻钟也不想再等。
只见宁云晋眼睛珠子一转,“都说故地盛产药材,如今已经封山了四五十年,只怕有不少好东西,你可别小气,要给我一点参票吧!”
奉天族的故地就在长白山里,其中的长白山三宝都被下了严格禁令,不准随意贩卖,像是人参这样的东西没有参票根本带不出来,宁云晋如今学医,既然入了宝山,若是不带点东西出来,可不是要白白眼馋吗!
这么一点要求文禛哪有不答应的,自然应承明天会让人将东西送过去。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都添了几分离愁。不过他们都不是儿女情长的人,聊了一会便索性开始一起练功,比在去年争吵前更为随性亲近,如同天下众多的情人一般再也没有那种看不见的隔阂。
次日清早,与宁云晋打交道最多的黄锦便带着参票、通关文牒、十多名御前侍卫等找上了门,他陪着宁云晋一同去对那两个奉供宣密旨,然后一行人十分低调的离开了热河。
在上辈子宁云晋就听说过这次木兰围猎的热闹,那一次没有去年的大胜也操办得极其盛大隆重,毕竟这是大夏开始收复草原、收复奉武族、打败大商的第一步,也是草原上那些投靠大夏的汗王们第一次全部聚集在一起进行朝贺,大夏既要让他们见识朝廷的威慑,也要给他们足够的笼络。
不过相比起那样的热闹,宁云晋更愿意跑一趟长白山,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这一去,就花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等到他从故地回来的时候,圣驾都已经返回了京城。
在故地,宁云晋终于知道了欧侯老师的故事,与他的遗憾,那种与自己幸福失之交臂的痛,让他也更加的庆幸,自己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听从了老师的告诫,学着珍惜现在。
再次回到京城,曾经在京城的名动一时的宁云晋慢慢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并不是说他完全消失在人前,而是如同他同岁的少年一样开始了学习生涯,只不过这一次他学的是医术而已。
转眼三年过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变化并不大,可是对一个少年人来说,却是从稚嫩变得成熟的过程,这个年岁的男孩子几乎两三个月就能有明显的不同。
十八岁的宁云晋站着已经与文禛差不多高,身长玉立,英姿勃勃,与少年时那雌雄莫辩美少年的形象不同,脸上多了几分英气。原本以他远高与普通男子的身高应该会给人一些压迫感,可是宁云晋身形却极其匀称,穿上飘逸的长袍整体甚至显得有些瘦削,神清骨秀,有种风流之姿。
他的皮肤由于练了那无名功的原因,如同上好的白玉似的,毫无一丝瑕疵,更衬得他那精美的五官貌美惊人,平日里宁云晋眼神并不锐利,加上学医与生活平顺之故满身的锐气收敛了起来,那一身温婉柔和有种莫名的亲和力,让人视线总是不自觉地粘在他身上——不分男女老少。
这导致他每次出行总是要被人围观,京城里的人也因此给他送了个玉公子的称号,都说即便是卫玠再世只怕也比不过了。
一般来说在大夏男子十三四岁就已经定亲或者大婚,可宁云晋直到十八岁都没传出和哪家议亲,和他同年的太子嫡长子都已经快一岁。不说他的外貌,光是他的人品、武功、爵位和那传奇的经历就已经是钻石王老五,这导致宁家的门槛都快被媒人踏破了,宁敬贤可不想做得罪人的事,直接往文禛身上推。
宁云晋的出色让文禛经常恨得牙直痒痒,恨不得能将人关起来,圈在宫里就好。可是这样的念头也只能想想而已,哪里可能实现,只是逮到两人相处的机会,文禛便恨不得能将人拆骨入腹一般,硬生生的将他一个宗师巅峰级别的大高手折腾到连连求饶。
两人都知道宁云晋的婚事拖不了太久,文禛甚至对外装出对宁云晋不太在意,仿佛遗忘了帮他赐婚的事情,如果有位高权重的阁老们暗示想要说媒,他便以宁云晋记忆尚未恢复来拖延时间,只想要等到宁云晋突破。
这三年里宁云晋已经将文禛当年传给他的功力差不多全部消化,像他这样的祭天者升级到大宗师是没有难度的,只要经脉内力充足就能自然而然的晋级,但是偏偏他就一直差了那么一点点,只能继续苦练。
他们的这番装腔作势,反倒让在宁云晋身上打主意的那帮人有些犹豫,这三年里仿佛潜伏起来似的,每次都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与他联系,这样隐蔽的作风,宁云晋倒是对他们更上心,在发现那陈德和杨昌背后的人似乎比想象中隐藏得更深,宁云晋与文禛更是决定慢慢钓鱼,准备到时候一网打尽。
就在这样的等待中,文禛决定第二次南巡,他在最后一批圈定的人中加上了宁云晋的名字。就在这个消息刚刚传出来之后,宁云晋终于又接到了陈德的拜帖,说是有要紧的事,想要见面。
宁云晋顿时双眼一亮,不枉费这么多年配合着演戏,总算上钩了。
第170章
陈德约的地方还是迎宾楼,不过宁云晋上了二楼以后,就有人迎了上来将到请到三楼。
宁云晋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上到三楼来,他所在的房间并不是对外营业的雅间,位于最角落的位置,只有四五个平方而已,看着就是一个待客的地方,但是里面铺着上好的红色地毯,摆设也无一不是精品。
上辈子宁云晋来这里的次数不算少,记得那时候迎宾楼给出的解释是这间雅间是专门留给自家主子用的。
房间里面依旧只有陈德和杨昌二人,他们并没有贸然上前打招呼。等到宁云晋眼中的欣赏退却之后,才上前行礼。
宁云晋由着两人将自己引到上座,他端着一杯刚刚送上来的茶,缓缓的用杯盖刮了刮里面的茶叶,轻轻地抿了一口,这才瞥了一眼两人,“马上就要出京了,你们不知道轻重么,这个时候还找上门。”
“正是因为要出京,所以才需要先和定远伯您确定好如何行事。”杨德笑着上前一步,将一封信呈到宁云晋面前,“这是主子的意思,此次南巡是个极好的机会,他说只需要定远伯配合,定能让皇帝认回您。”
宁云晋望着眼前的陈德,三年间自己一共见过他五次,但每见一次这厮就会发生一点变化,如今已经半点都看不出来当年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反倒如同王府大总管似的颇有底气,看来这些年在他那主子面前很是有几分体面,反倒是那杨昌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进步。
他慢条斯理的检查了一下信上的蜡封,这才将信拆开,一目十行地将里面的内容全部看完。信并不长,但是那内容却让宁云晋忍不住挑了下眉头。
“这可就过分了啊!”他一把将那信拍在桌子上,“你那主子到底是不是诚心合作!要我在那南巡队伍里制作骚乱,你们可知道这些年皇帝周围的守卫有多森严,哪里是容易的事。”
“宁远伯先别动怒。”陈德连忙赔笑道,“小的自然知道,这几年皇帝实在是太过励精图治,得罪的人也多了些,惹来了不少刺客,不得不加强守卫。可是主子说了,您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不下猛药,皇帝也不会起那心思,您多担待一些。”
“不成。我听大哥说过,这次光是奉供就有五个要陪着南下,再还有上千御前侍卫,更有火器营守在附近,即使是一个大宗师亲至都要花费些功夫,要在这种队伍里面弄出骚乱,实在是危险之极,我凭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
宁云晋板着脸瞪着陈德道,“你那主子这些年都缩头缩尾,连个面都不露,想要本人合作,至少要那处点诚意来!”
“小主子息怒,小的对天发誓主子真的是诚心想要帮您。”陈德苦着脸无奈地道,“至少主子的身份实在不方便与您接触,否则被皇帝发现了才是大麻烦。您且放宽心,主子这些年何时骗过您,若不是他使动那些人上书,让皇帝要多笼络您,皇帝也不会在您如今对他毫无益处的时候还给予宠信。”
他说的所谓上书,是这两年的事情,为了钓鱼,宁云晋和文禛明面上渐渐冷淡下来,有半年时间文禛待他看上去就是普通公侯似的,不是大的庆典,宁云晋都没办法进宫见到圣颜。
之后陈德就自己找上门来,说是他背后的主子能够让皇帝继续对他另眼相待,果然不久就有一些八旗官员密折上书皇帝,说是即便宁云晋如今没有当年的才华和能力,却也还是祭天者,皇上应该趁着他如同一片白纸的时候对其加以笼络,而不是疏远。文禛对这样的建议自然从善如流,等到上书的人少了之后,便时不时招宁云晋入宫或者是伴驾,让两人能够光明正大相处。
也正是这件事让他们两人看到了陈德背后之人的实力,对这股势力越发看重,准备虚与委蛇。
宁云晋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这才道,“捣乱的事倒也罢了。可为什么还要取皇帝的血!?这样的事不是近身之人哪里取得到,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像皇帝这样的血脉者根本不会任由别人得到血。沾染了皇帝血迹的东西,都有人专门销毁的。这事我不能做。”
陈德连忙解释道,“这血取回来是为了与您滴血认亲用的。咱们虽然确定您是大皇子,可是主子的权势并不能一手遮天,要想让皇帝认您,还是要合作者的,为了让他们相信只能这样做。皇帝信任您,只有您有这个机会。”
宁云晋装作愤怒地道,“哼!左也是理,右也是理。这两件事我会去做,但是你去告诉你那主子,想要血,我要亲眼见到他一面,否则就一拍两散。即使不当那大皇子,我也是定远伯,何必去冒那些个风险。”
说着他一甩袖子,捏着那信气冲冲地离开那房间。如今他的气势渐盛,陈德和杨昌被他一时威慑愣了一下,连阻拦都来不及。
等到宁云晋已经上了走廊,他一运功,就听到杨昌焦急地对陈德道,“他怎么把那信带走了,主子说要将那信销毁的……”
陈德无奈地道,“看他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应该会妥善处理吧!”
出了迎宾楼,宁云晋先是乘着马车回到自己府里,等到天色渐暗,他才换上一身夜行衣从自家后门溜了出去。他先是极其谨慎的在内城绕了一圈,确定自己身后没有人盯梢,这才进入一处宅子。
这宅子在前朝曾经是一处王府,之后那王爷犯了事,五进的宅子被一分为二。宁云晋进的是带院子的三进宅子,他熟门熟路的绕到一个停着棺材的房子,推开棺材板便钻了进去。
棺材板下面有个机关,打开便出现了一个地道,地道干燥宽敞,两边还燃着长明灯。在冗长的地道中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这才利用另外一个机关出去。
这边的机关非常熟悉的设置在书架后面,而且这小书房宁云晋非常熟悉,正是乾清宫的偏殿。他先是掏出火折子点燃了灯,没过多久便看到文禛披着衣服匆匆赶了过来。
见到他,文禛脸上带着几分惊喜,不过还是问道,“明天就要出发,有什么事那么急?”
宁云晋将那信掏了出来,递到文禛手里,“他们又联系我了,还指派了事情。这字迹你认得出来是谁的吗?”
文禛将那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看不出来。应该不是本人写的。既然他们想要玩大的,那我们便合计合计,看怎么配合他们才好!”
一边说着,文禛却将宁云晋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上,“可是好些天没见到你了,可有想我?”
“你不嫌重啊!我现在可不轻。”宁云晋装作不在意地回答,不过手却自发的回搂着文禛。
“甘之如饴。”文禛笑道,“好不容易将这地道清理出来,你却嫌里面气闷,不肯多来几次。”
宁云晋哼了一声,“来那么频繁干嘛!你不累,我要累呢!”
文禛看他那不满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为何嫌累,忍不住笑了。见宁云晋眉头一竖,他连忙假咳,抖了抖那信,“来,我们商量一下,沿途该如何安排。”
第171章
天授二十四年的南巡是文禛登基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南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他们一行人先会走水路沿着大运河,一直到去年刚建好的通商港口——上海,然后在那里检阅海军,再改坐海船前往福建宁波港,然后从陆路沿着今年初修缮完工的官道返回京城。
这几年宁云晋虽然不在朝廷露面,但只要他能影响文禛,可以做到的事也不比在朝廷的时候少。他隐身幕后之后推动的第一件连环措施是就加大对外贸易、改革关税以及商业税。
文禛登基之后对税制曾经有过一些改革,但是本朝的税制大多都是沿袭前朝,早些年的时候国家才刚刚恢复生机,商业活动并不算繁华,商业税比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得并不多,当时文禛所做的只是将其严格化和规范化,不让各关各行其是胡乱定税率、中饱私囊而已。
但是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纺织机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江南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原本前朝时压制住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悄悄探出了头,巨大的利益让一部分失地农民开始转为工人。
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其实只有小部分手工制作的精品在国内销售,而用机器做出来的大部分被倾销到了周边小国和闻风而至的洋商人。每年四大港口那庞大的交易量让文禛看了都眼热,可是以本朝的税制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银子,但即使是这样,从天授十四年全国两百多万两关税收入,到二十年的六百多万两,也让文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宁云晋从认识文禛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给他灌输一个概念,国家要想发展商业和农业必须齐头发展,农业税应该少收,商业税则应该加重,而且经常用唐宋繁盛时来做比喻。
文禛本来就不是个固守成规的人,这样的潜移默化,加上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也渐渐赞同这个观念。因此当宁云晋掏出一份详尽完善的税制改革方案之后,他没有多考虑,立刻召集内阁开始敲定细则。
天授二十一年,文禛从热河回京之后就一直在忙这件事。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税制,可是集合了后世的思路,海关税不像现在进出口不分、正税收得少、落入官吏腰包的杂税收的多,最大程度确保能将税银收到国库,然后再用加征的耗银作为养廉银来贴补海关机构。
等到次年这新的税制在文禛的强势推动下开始正式施行,仅仅只是半年国库收到了比前年整年更多的收入。这立竿见影的改革,让文禛简直喜不胜收,他也不是鲁钝的人,从将耗银贴补养廉这事看到了打击如今贪腐成风吏治的办法,不用宁云晋提醒就一举反三的让心腹递上了火耗归公的折子。
递折子的人是户部的,性格十分耿直孤拐,三十多岁也才只是个郎中而已,不算特别打眼的人物,但这折子一出,立刻就名动天下。
对他的风光宁云晋可一点都不羡慕,要让他说句心里话,他并不觉得“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这办法明眼人真的看不出来,可是谁提出来就要做好与天下官儿为敌的准备,他拖家带口的,还真没那兴趣做那出头鸟。
国库有了银子,宁云晋便开始怂恿文禛开始修路。他可是记得后世一句非常出名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若是摊开一份大夏最新的地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他计划着修缮的这条官道几乎是沿着后世的京广线修建出来的,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
从两年前各地纷纷开始动工,到今年为止,这条京广线如今已经出现雏形,京城到河北河南一线的路原本就不错,因此是最早完工的一批,据说新路非常平整,马车跑在上面都不觉得颠簸。
文禛是皇帝,不是活雷锋,呕心沥血的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自己不能亲眼看上一眼,那也太遗憾了!他这次动了心思南下,一来就是为了想亲自体验这条路,二来就是想要验一验朝廷花巨资开辟的新通商口岸。
以前大夏最重要的四个对外港口是松江、泉州、宁波、广州,后来新增了天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这五个港口都渐渐有不够用的趋势,因此文禛又在宁云晋的明示暗示下新修了上海港。
五月十一日,浩浩荡荡的皇帝御驾离开了京城。出城不久,文禛便在马车里坐不住了,让人牵了马过来,又招来了宗正若其和宁云晋两人伴驾——他们两个是这次队伍里爵位最高的,年纪最小的,倒是不显得打眼。
文禛和宁云晋都知道这次出行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担心到时候不好保护人,他索性一个皇子都没带,挑选出来一同南下的官员也多是身强体壮的,就怕到时候会有损伤。不过这并不是说队伍里面没有老人,但是那些人反正并不是文禛的心腹,即使出事了他也不心疼。
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城市的道路都是新铺的,如今的官道是在压实的地面浇上了一层被称为水泥的东西,比麻石板铺就出来的路成本低廉许多,却又不会有泥泞。
每日入睡的时候,文禛就忍不住要琢磨一会这些事,反倒越想越倾向于宁云晋的态度了。那些女孩子可都是自己的女儿或者侄女,娇滴滴的女娃儿都是家里宠大的,将她们送到那么苦寒的地方,为人父母哪里狠得下心。
即使说得再好听,再冠冕堂皇是为了保家卫国,不用再起硝烟,还不是与自己当年为了自保和皇位舍弃那孩子的行为一样。若是那些汗王们狼子野心也不会被区区一个女子牵绊,与其到时候后悔,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出那样的行为。
文禛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脉络,反倒也坚定下来。他正想着其他笼络那些汗王的法子,却听到轻微的脚步声。
警觉地坐起身,他便看到宁云晋穿着一袭夜行衣,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宁云晋的头发并没扎紧,只是用一根发带系着,浑身还冒着刚刚沐浴后的气息,看得出来是临时起意突然跑过来的。
文禛不自觉地露出一抹纵容的微笑,轻声问道,“怎么这时候来了?”
宁云晋嘻嘻笑了笑,拖了鞋子轻巧地跳到床上,被文禛一把搂在怀里。
“你猜。”
他那坏笑的样子,说不出的古灵精怪,让文禛忍不住双眼一暗,抱着他的手紧了紧,最后还是只在宁云晋脸颊上亲了一记。
文禛已经许久没有看到过宁云晋在自己面前露出这么轻松的姿态,犹如两人相识之初,他还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时候,这样毫无隔阂的相处,甚至让他舍不得用j□j打破这一刻的融洽,只想将这样的氛围再留得久一些。
作为一个心智如妖的人,文禛何尝看不出来宁云晋虽然被自己打动,跟自己在一起,却一直没有放下过心防。只是为了对自己的那丝好感,为了宁家,最后选择了妥协。
文禛甚至怀疑他答应自己的时候,没有真正喜欢上自己,所以他变得越来越拘谨,在这段感情里面从来不会主动踏出一步。那时候自己身边的守卫并不算森严,他有无数的机会来找寻自己,可宁云晋一次都没有在私底下寻找过自己。
因为这个聪明的孩子太清楚,帝王之宠很可能只不过一时之好,这些大不敬的事情在两人感情好的时候是情趣,当成仇的时候却桩桩都是大罪,他牢牢守着自己的心,不多行半步,等到他们真正的关系曝露之后,更是将心封印在冷漠的硬壳里,只等着自己行错一招便果断的知难而退。
如今能够看着他在自己的守护与纵容之下,一点点的在自己面前露出本性,文禛居然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自己一步步的退让,坚持不懈的表露心迹,总算是让这孩子将自己也放在了心里。
文禛过于露骨的眼神看得宁云晋脸色忍不住发热,莫名有些羞涩,刚刚被亲过的地方更是有些j□j。自己千辛万苦绕进这里可不是为了滚床单的,他连忙用脑袋抵了抵文禛的胸口,“我听大哥说两位奉供已经到热河了?”
“没错,今晚刚到,你探听消息的速度倒是快。”文禛揉了揉他的头,笑道。
“那我们明天上午就直接启程,不再自己浪费时间与你告别了。老师的事拖得太久了,我想早点过去。”宁云晋兴奋地道,他这几天一直就是等的这两人。
原本鬼节前他就想动身,可是这趟出来随驾的只有两位奉供,文禛到底还是担心他的安慰,一定要他等另外两位奉供来了再陪他一起去,如今人到了,宁云晋真是一刻钟也不想再等。
只见宁云晋眼睛珠子一转,“都说故地盛产药材,如今已经封山了四五十年,只怕有不少好东西,你可别小气,要给我一点参票吧!”
奉天族的故地就在长白山里,其中的长白山三宝都被下了严格禁令,不准随意贩卖,像是人参这样的东西没有参票根本带不出来,宁云晋如今学医,既然入了宝山,若是不带点东西出来,可不是要白白眼馋吗!
这么一点要求文禛哪有不答应的,自然应承明天会让人将东西送过去。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都添了几分离愁。不过他们都不是儿女情长的人,聊了一会便索性开始一起练功,比在去年争吵前更为随性亲近,如同天下众多的情人一般再也没有那种看不见的隔阂。
次日清早,与宁云晋打交道最多的黄锦便带着参票、通关文牒、十多名御前侍卫等找上了门,他陪着宁云晋一同去对那两个奉供宣密旨,然后一行人十分低调的离开了热河。
在上辈子宁云晋就听说过这次木兰围猎的热闹,那一次没有去年的大胜也操办得极其盛大隆重,毕竟这是大夏开始收复草原、收复奉武族、打败大商的第一步,也是草原上那些投靠大夏的汗王们第一次全部聚集在一起进行朝贺,大夏既要让他们见识朝廷的威慑,也要给他们足够的笼络。
不过相比起那样的热闹,宁云晋更愿意跑一趟长白山,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这一去,就花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等到他从故地回来的时候,圣驾都已经返回了京城。
在故地,宁云晋终于知道了欧侯老师的故事,与他的遗憾,那种与自己幸福失之交臂的痛,让他也更加的庆幸,自己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听从了老师的告诫,学着珍惜现在。
再次回到京城,曾经在京城的名动一时的宁云晋慢慢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并不是说他完全消失在人前,而是如同他同岁的少年一样开始了学习生涯,只不过这一次他学的是医术而已。
转眼三年过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变化并不大,可是对一个少年人来说,却是从稚嫩变得成熟的过程,这个年岁的男孩子几乎两三个月就能有明显的不同。
十八岁的宁云晋站着已经与文禛差不多高,身长玉立,英姿勃勃,与少年时那雌雄莫辩美少年的形象不同,脸上多了几分英气。原本以他远高与普通男子的身高应该会给人一些压迫感,可是宁云晋身形却极其匀称,穿上飘逸的长袍整体甚至显得有些瘦削,神清骨秀,有种风流之姿。
他的皮肤由于练了那无名功的原因,如同上好的白玉似的,毫无一丝瑕疵,更衬得他那精美的五官貌美惊人,平日里宁云晋眼神并不锐利,加上学医与生活平顺之故满身的锐气收敛了起来,那一身温婉柔和有种莫名的亲和力,让人视线总是不自觉地粘在他身上——不分男女老少。
这导致他每次出行总是要被人围观,京城里的人也因此给他送了个玉公子的称号,都说即便是卫玠再世只怕也比不过了。
一般来说在大夏男子十三四岁就已经定亲或者大婚,可宁云晋直到十八岁都没传出和哪家议亲,和他同年的太子嫡长子都已经快一岁。不说他的外貌,光是他的人品、武功、爵位和那传奇的经历就已经是钻石王老五,这导致宁家的门槛都快被媒人踏破了,宁敬贤可不想做得罪人的事,直接往文禛身上推。
宁云晋的出色让文禛经常恨得牙直痒痒,恨不得能将人关起来,圈在宫里就好。可是这样的念头也只能想想而已,哪里可能实现,只是逮到两人相处的机会,文禛便恨不得能将人拆骨入腹一般,硬生生的将他一个宗师巅峰级别的大高手折腾到连连求饶。
两人都知道宁云晋的婚事拖不了太久,文禛甚至对外装出对宁云晋不太在意,仿佛遗忘了帮他赐婚的事情,如果有位高权重的阁老们暗示想要说媒,他便以宁云晋记忆尚未恢复来拖延时间,只想要等到宁云晋突破。
这三年里宁云晋已经将文禛当年传给他的功力差不多全部消化,像他这样的祭天者升级到大宗师是没有难度的,只要经脉内力充足就能自然而然的晋级,但是偏偏他就一直差了那么一点点,只能继续苦练。
他们的这番装腔作势,反倒让在宁云晋身上打主意的那帮人有些犹豫,这三年里仿佛潜伏起来似的,每次都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与他联系,这样隐蔽的作风,宁云晋倒是对他们更上心,在发现那陈德和杨昌背后的人似乎比想象中隐藏得更深,宁云晋与文禛更是决定慢慢钓鱼,准备到时候一网打尽。
就在这样的等待中,文禛决定第二次南巡,他在最后一批圈定的人中加上了宁云晋的名字。就在这个消息刚刚传出来之后,宁云晋终于又接到了陈德的拜帖,说是有要紧的事,想要见面。
宁云晋顿时双眼一亮,不枉费这么多年配合着演戏,总算上钩了。
第170章
陈德约的地方还是迎宾楼,不过宁云晋上了二楼以后,就有人迎了上来将到请到三楼。
宁云晋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上到三楼来,他所在的房间并不是对外营业的雅间,位于最角落的位置,只有四五个平方而已,看着就是一个待客的地方,但是里面铺着上好的红色地毯,摆设也无一不是精品。
上辈子宁云晋来这里的次数不算少,记得那时候迎宾楼给出的解释是这间雅间是专门留给自家主子用的。
房间里面依旧只有陈德和杨昌二人,他们并没有贸然上前打招呼。等到宁云晋眼中的欣赏退却之后,才上前行礼。
宁云晋由着两人将自己引到上座,他端着一杯刚刚送上来的茶,缓缓的用杯盖刮了刮里面的茶叶,轻轻地抿了一口,这才瞥了一眼两人,“马上就要出京了,你们不知道轻重么,这个时候还找上门。”
“正是因为要出京,所以才需要先和定远伯您确定好如何行事。”杨德笑着上前一步,将一封信呈到宁云晋面前,“这是主子的意思,此次南巡是个极好的机会,他说只需要定远伯配合,定能让皇帝认回您。”
宁云晋望着眼前的陈德,三年间自己一共见过他五次,但每见一次这厮就会发生一点变化,如今已经半点都看不出来当年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反倒如同王府大总管似的颇有底气,看来这些年在他那主子面前很是有几分体面,反倒是那杨昌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进步。
他慢条斯理的检查了一下信上的蜡封,这才将信拆开,一目十行地将里面的内容全部看完。信并不长,但是那内容却让宁云晋忍不住挑了下眉头。
“这可就过分了啊!”他一把将那信拍在桌子上,“你那主子到底是不是诚心合作!要我在那南巡队伍里制作骚乱,你们可知道这些年皇帝周围的守卫有多森严,哪里是容易的事。”
“宁远伯先别动怒。”陈德连忙赔笑道,“小的自然知道,这几年皇帝实在是太过励精图治,得罪的人也多了些,惹来了不少刺客,不得不加强守卫。可是主子说了,您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不下猛药,皇帝也不会起那心思,您多担待一些。”
“不成。我听大哥说过,这次光是奉供就有五个要陪着南下,再还有上千御前侍卫,更有火器营守在附近,即使是一个大宗师亲至都要花费些功夫,要在这种队伍里面弄出骚乱,实在是危险之极,我凭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
宁云晋板着脸瞪着陈德道,“你那主子这些年都缩头缩尾,连个面都不露,想要本人合作,至少要那处点诚意来!”
“小主子息怒,小的对天发誓主子真的是诚心想要帮您。”陈德苦着脸无奈地道,“至少主子的身份实在不方便与您接触,否则被皇帝发现了才是大麻烦。您且放宽心,主子这些年何时骗过您,若不是他使动那些人上书,让皇帝要多笼络您,皇帝也不会在您如今对他毫无益处的时候还给予宠信。”
他说的所谓上书,是这两年的事情,为了钓鱼,宁云晋和文禛明面上渐渐冷淡下来,有半年时间文禛待他看上去就是普通公侯似的,不是大的庆典,宁云晋都没办法进宫见到圣颜。
之后陈德就自己找上门来,说是他背后的主子能够让皇帝继续对他另眼相待,果然不久就有一些八旗官员密折上书皇帝,说是即便宁云晋如今没有当年的才华和能力,却也还是祭天者,皇上应该趁着他如同一片白纸的时候对其加以笼络,而不是疏远。文禛对这样的建议自然从善如流,等到上书的人少了之后,便时不时招宁云晋入宫或者是伴驾,让两人能够光明正大相处。
也正是这件事让他们两人看到了陈德背后之人的实力,对这股势力越发看重,准备虚与委蛇。
宁云晋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这才道,“捣乱的事倒也罢了。可为什么还要取皇帝的血!?这样的事不是近身之人哪里取得到,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像皇帝这样的血脉者根本不会任由别人得到血。沾染了皇帝血迹的东西,都有人专门销毁的。这事我不能做。”
陈德连忙解释道,“这血取回来是为了与您滴血认亲用的。咱们虽然确定您是大皇子,可是主子的权势并不能一手遮天,要想让皇帝认您,还是要合作者的,为了让他们相信只能这样做。皇帝信任您,只有您有这个机会。”
宁云晋装作愤怒地道,“哼!左也是理,右也是理。这两件事我会去做,但是你去告诉你那主子,想要血,我要亲眼见到他一面,否则就一拍两散。即使不当那大皇子,我也是定远伯,何必去冒那些个风险。”
说着他一甩袖子,捏着那信气冲冲地离开那房间。如今他的气势渐盛,陈德和杨昌被他一时威慑愣了一下,连阻拦都来不及。
等到宁云晋已经上了走廊,他一运功,就听到杨昌焦急地对陈德道,“他怎么把那信带走了,主子说要将那信销毁的……”
陈德无奈地道,“看他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应该会妥善处理吧!”
出了迎宾楼,宁云晋先是乘着马车回到自己府里,等到天色渐暗,他才换上一身夜行衣从自家后门溜了出去。他先是极其谨慎的在内城绕了一圈,确定自己身后没有人盯梢,这才进入一处宅子。
这宅子在前朝曾经是一处王府,之后那王爷犯了事,五进的宅子被一分为二。宁云晋进的是带院子的三进宅子,他熟门熟路的绕到一个停着棺材的房子,推开棺材板便钻了进去。
棺材板下面有个机关,打开便出现了一个地道,地道干燥宽敞,两边还燃着长明灯。在冗长的地道中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这才利用另外一个机关出去。
这边的机关非常熟悉的设置在书架后面,而且这小书房宁云晋非常熟悉,正是乾清宫的偏殿。他先是掏出火折子点燃了灯,没过多久便看到文禛披着衣服匆匆赶了过来。
见到他,文禛脸上带着几分惊喜,不过还是问道,“明天就要出发,有什么事那么急?”
宁云晋将那信掏了出来,递到文禛手里,“他们又联系我了,还指派了事情。这字迹你认得出来是谁的吗?”
文禛将那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看不出来。应该不是本人写的。既然他们想要玩大的,那我们便合计合计,看怎么配合他们才好!”
一边说着,文禛却将宁云晋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上,“可是好些天没见到你了,可有想我?”
“你不嫌重啊!我现在可不轻。”宁云晋装作不在意地回答,不过手却自发的回搂着文禛。
“甘之如饴。”文禛笑道,“好不容易将这地道清理出来,你却嫌里面气闷,不肯多来几次。”
宁云晋哼了一声,“来那么频繁干嘛!你不累,我要累呢!”
文禛看他那不满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为何嫌累,忍不住笑了。见宁云晋眉头一竖,他连忙假咳,抖了抖那信,“来,我们商量一下,沿途该如何安排。”
第171章
天授二十四年的南巡是文禛登基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南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他们一行人先会走水路沿着大运河,一直到去年刚建好的通商港口——上海,然后在那里检阅海军,再改坐海船前往福建宁波港,然后从陆路沿着今年初修缮完工的官道返回京城。
这几年宁云晋虽然不在朝廷露面,但只要他能影响文禛,可以做到的事也不比在朝廷的时候少。他隐身幕后之后推动的第一件连环措施是就加大对外贸易、改革关税以及商业税。
文禛登基之后对税制曾经有过一些改革,但是本朝的税制大多都是沿袭前朝,早些年的时候国家才刚刚恢复生机,商业活动并不算繁华,商业税比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得并不多,当时文禛所做的只是将其严格化和规范化,不让各关各行其是胡乱定税率、中饱私囊而已。
但是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纺织机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江南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原本前朝时压制住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悄悄探出了头,巨大的利益让一部分失地农民开始转为工人。
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其实只有小部分手工制作的精品在国内销售,而用机器做出来的大部分被倾销到了周边小国和闻风而至的洋商人。每年四大港口那庞大的交易量让文禛看了都眼热,可是以本朝的税制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银子,但即使是这样,从天授十四年全国两百多万两关税收入,到二十年的六百多万两,也让文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宁云晋从认识文禛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给他灌输一个概念,国家要想发展商业和农业必须齐头发展,农业税应该少收,商业税则应该加重,而且经常用唐宋繁盛时来做比喻。
文禛本来就不是个固守成规的人,这样的潜移默化,加上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也渐渐赞同这个观念。因此当宁云晋掏出一份详尽完善的税制改革方案之后,他没有多考虑,立刻召集内阁开始敲定细则。
天授二十一年,文禛从热河回京之后就一直在忙这件事。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税制,可是集合了后世的思路,海关税不像现在进出口不分、正税收得少、落入官吏腰包的杂税收的多,最大程度确保能将税银收到国库,然后再用加征的耗银作为养廉银来贴补海关机构。
等到次年这新的税制在文禛的强势推动下开始正式施行,仅仅只是半年国库收到了比前年整年更多的收入。这立竿见影的改革,让文禛简直喜不胜收,他也不是鲁钝的人,从将耗银贴补养廉这事看到了打击如今贪腐成风吏治的办法,不用宁云晋提醒就一举反三的让心腹递上了火耗归公的折子。
递折子的人是户部的,性格十分耿直孤拐,三十多岁也才只是个郎中而已,不算特别打眼的人物,但这折子一出,立刻就名动天下。
对他的风光宁云晋可一点都不羡慕,要让他说句心里话,他并不觉得“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这办法明眼人真的看不出来,可是谁提出来就要做好与天下官儿为敌的准备,他拖家带口的,还真没那兴趣做那出头鸟。
国库有了银子,宁云晋便开始怂恿文禛开始修路。他可是记得后世一句非常出名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若是摊开一份大夏最新的地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他计划着修缮的这条官道几乎是沿着后世的京广线修建出来的,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
从两年前各地纷纷开始动工,到今年为止,这条京广线如今已经出现雏形,京城到河北河南一线的路原本就不错,因此是最早完工的一批,据说新路非常平整,马车跑在上面都不觉得颠簸。
文禛是皇帝,不是活雷锋,呕心沥血的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自己不能亲眼看上一眼,那也太遗憾了!他这次动了心思南下,一来就是为了想亲自体验这条路,二来就是想要验一验朝廷花巨资开辟的新通商口岸。
以前大夏最重要的四个对外港口是松江、泉州、宁波、广州,后来新增了天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这五个港口都渐渐有不够用的趋势,因此文禛又在宁云晋的明示暗示下新修了上海港。
五月十一日,浩浩荡荡的皇帝御驾离开了京城。出城不久,文禛便在马车里坐不住了,让人牵了马过来,又招来了宗正若其和宁云晋两人伴驾——他们两个是这次队伍里爵位最高的,年纪最小的,倒是不显得打眼。
文禛和宁云晋都知道这次出行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担心到时候不好保护人,他索性一个皇子都没带,挑选出来一同南下的官员也多是身强体壮的,就怕到时候会有损伤。不过这并不是说队伍里面没有老人,但是那些人反正并不是文禛的心腹,即使出事了他也不心疼。
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城市的道路都是新铺的,如今的官道是在压实的地面浇上了一层被称为水泥的东西,比麻石板铺就出来的路成本低廉许多,却又不会有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