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阮来到上海的第十六个月。
上海好像没有秋天,冬天是一瞬间就到了的,叶子落了满地,踩上去没有声音,因为它们是潮的。每当这个时候林阮总会想起四九城的冬天,四九城里的叶子是干燥的,踩上去会有声音。
林阮最难适应这里的冬天,寒冷无孔不入,钻进骨头缝里,又湿又冷的扒在人身上。
林阮裹紧了衣服拐进弄堂,他在平安弄租了一间房子,是一户人家的二楼,窗户朝阳,窗台底下有很多爬墙虎。
林阮推开门,租住的这家人是一对有年纪的夫妻,姓赵。他们的儿子和林阮差不多年纪,在几个月前被征兵去往前线了。
天井里有几盆花草放在墙角,门口留了一盏黄色的灯。赵太太听见声音披着衣服走出来,“是阿阮呀。”
南方人的音色很独特,旧时说吴侬软语,听着温软的很。
“是我。”林阮走进门去,跟赵太太说话。赵太太人到中年只有一个独子,被征兵走了音讯全无,短短一段时间里,头发都白了很多。
“你还在打听北边的消息吗?”赵太太问。
林阮点头,他去年六月份南下到上海,花了三个月在上海站稳脚跟,本以为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结果战争猝不及防的打响了。
上海位于后方,一开始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可后来南北方音信断绝,火车全都收做军用,林阮也就被困在了上海。
“不然你去码头看看好嘞,”赵太太道:“今天早上听见弄堂口的刘先生说的,最近要有船路过。”
林阮记下,他对赵太太道:“天气那么冷,快回去睡吧,我也上楼了。”
赵太太点点头,又道:“最近不太平,一入夜,到处都是打枪的声音,你下次记得早点回来,不要等到天黑。”
“我知道的。”林阮应了一声,上楼去了。
他推开门,打开房间的灯,不大的一间房子,一张床,一个柜子,窗户底下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些书和一盏台灯。
林阮放下手里的东西,拉开椅子坐在桌子边开始写信。
他这信是寄不出去的,南北方音信隔绝已经有半年了,而他在很久之前就失去了湛晞的消息。
在林阮南下之后,湛晞就出国了。他这一次出国是一个人去的,世宁留在家里照看佟伯和兰公馆,而湛晞则独自一人游走各国。他还是那个有名的国际商人,名气大到林阮在上海都能听见湛晞的名字。
除此之外,林阮没有更多关于湛晞的消息。他游走各国居无定所,今天和美国人做生意,明天就有可能跑到俄国去了。后来战争一起,林阮连兰公馆的信也收不着了。
战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听闻前线节节败退,南方军阀的军队不日就要退守上海。
而上海,显见的已经乱了。
林阮的信没写完,灯闪了两下,然后灭了。最近总是停电停水,像是上海滩的资源已经不够用了一样。林阮无法,只好收起书信睡觉。
次日天刚蒙蒙亮,林阮就被枪声惊醒,他下床推开窗户,冷空气跟着枪响的回声一起传进屋子。林阮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已经有些习以为常。
林阮洗漱好,跟赵先生赵太太打了声招呼,出门去了。
他跟人约好了在茶馆见面,林阮到那里之后看靠窗的位子上已经坐了人,是一个有些胖的中年人,穿着西装大衣,捧着一杯热茶。
林阮走过去,他穿着厚厚的长棉袄,脖子里围了条灰色的围巾。如果实在四九城,林阮可能也会穿上呢绒大衣在秋冬臭美一把,可这是在上海,林阮就觉得自己有些受不住。
林阮在他对面坐下,对面那人见了林阮,叫了一声“小老板”。这人是个买办,老家在北方,跟林阮算是老乡,也做过几次生意,是个靠谱的人 。
林阮问道:“我听说最近有条船路过上海,你能弄到船票吗?”
买办道:“确实是有条船路过上海,但小老板你也知道,现在这么乱,多的是人想往外逃,船票不好弄呀。”
林阮低头喝茶,“钱不是问题。”
“嗐,”买办道:“满大街的钱比废纸还不如,现在谁还要那个!”
买办说着看向林阮,这人年纪不大,但是很沉得住气。
“要金子,我也有。”林阮缓缓道:“重要的是船票。”
买办面色一喜,道:“您放心,只要手里有货,事我肯定帮您办好!只不过······”
买办搓了搓手,林阮从包里掏出一个细烟卷,递给买办,买办一摸就知道里头有硬货。这年头,哪怕一小块金子也比外头一麻袋纸币值钱,买办连忙揣进怀里,“您放心,事情包在我身上!”
林阮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临南下的时候湛晞给林阮准备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钱。但是后来林阮到上海,找了一份工作,虽然钱不多,但是足够养活自己,湛晞给的那些钱也就没有动。想来湛晞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给林阮的都是金条银元,只有一小部分纸币。
林阮之后去找了另一个买办,时局特殊,他不能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
等处理好这些事,已经快到了中午,林阮从兜里掏出怀表看了一眼,银色怀表背面有一行拉丁文字。他摩挲几下怀表,然后把怀表收进兜里,往他老师家走去。
上海好像没有秋天,冬天是一瞬间就到了的,叶子落了满地,踩上去没有声音,因为它们是潮的。每当这个时候林阮总会想起四九城的冬天,四九城里的叶子是干燥的,踩上去会有声音。
林阮最难适应这里的冬天,寒冷无孔不入,钻进骨头缝里,又湿又冷的扒在人身上。
林阮裹紧了衣服拐进弄堂,他在平安弄租了一间房子,是一户人家的二楼,窗户朝阳,窗台底下有很多爬墙虎。
林阮推开门,租住的这家人是一对有年纪的夫妻,姓赵。他们的儿子和林阮差不多年纪,在几个月前被征兵去往前线了。
天井里有几盆花草放在墙角,门口留了一盏黄色的灯。赵太太听见声音披着衣服走出来,“是阿阮呀。”
南方人的音色很独特,旧时说吴侬软语,听着温软的很。
“是我。”林阮走进门去,跟赵太太说话。赵太太人到中年只有一个独子,被征兵走了音讯全无,短短一段时间里,头发都白了很多。
“你还在打听北边的消息吗?”赵太太问。
林阮点头,他去年六月份南下到上海,花了三个月在上海站稳脚跟,本以为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结果战争猝不及防的打响了。
上海位于后方,一开始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可后来南北方音信断绝,火车全都收做军用,林阮也就被困在了上海。
“不然你去码头看看好嘞,”赵太太道:“今天早上听见弄堂口的刘先生说的,最近要有船路过。”
林阮记下,他对赵太太道:“天气那么冷,快回去睡吧,我也上楼了。”
赵太太点点头,又道:“最近不太平,一入夜,到处都是打枪的声音,你下次记得早点回来,不要等到天黑。”
“我知道的。”林阮应了一声,上楼去了。
他推开门,打开房间的灯,不大的一间房子,一张床,一个柜子,窗户底下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些书和一盏台灯。
林阮放下手里的东西,拉开椅子坐在桌子边开始写信。
他这信是寄不出去的,南北方音信隔绝已经有半年了,而他在很久之前就失去了湛晞的消息。
在林阮南下之后,湛晞就出国了。他这一次出国是一个人去的,世宁留在家里照看佟伯和兰公馆,而湛晞则独自一人游走各国。他还是那个有名的国际商人,名气大到林阮在上海都能听见湛晞的名字。
除此之外,林阮没有更多关于湛晞的消息。他游走各国居无定所,今天和美国人做生意,明天就有可能跑到俄国去了。后来战争一起,林阮连兰公馆的信也收不着了。
战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听闻前线节节败退,南方军阀的军队不日就要退守上海。
而上海,显见的已经乱了。
林阮的信没写完,灯闪了两下,然后灭了。最近总是停电停水,像是上海滩的资源已经不够用了一样。林阮无法,只好收起书信睡觉。
次日天刚蒙蒙亮,林阮就被枪声惊醒,他下床推开窗户,冷空气跟着枪响的回声一起传进屋子。林阮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已经有些习以为常。
林阮洗漱好,跟赵先生赵太太打了声招呼,出门去了。
他跟人约好了在茶馆见面,林阮到那里之后看靠窗的位子上已经坐了人,是一个有些胖的中年人,穿着西装大衣,捧着一杯热茶。
林阮走过去,他穿着厚厚的长棉袄,脖子里围了条灰色的围巾。如果实在四九城,林阮可能也会穿上呢绒大衣在秋冬臭美一把,可这是在上海,林阮就觉得自己有些受不住。
林阮在他对面坐下,对面那人见了林阮,叫了一声“小老板”。这人是个买办,老家在北方,跟林阮算是老乡,也做过几次生意,是个靠谱的人 。
林阮问道:“我听说最近有条船路过上海,你能弄到船票吗?”
买办道:“确实是有条船路过上海,但小老板你也知道,现在这么乱,多的是人想往外逃,船票不好弄呀。”
林阮低头喝茶,“钱不是问题。”
“嗐,”买办道:“满大街的钱比废纸还不如,现在谁还要那个!”
买办说着看向林阮,这人年纪不大,但是很沉得住气。
“要金子,我也有。”林阮缓缓道:“重要的是船票。”
买办面色一喜,道:“您放心,只要手里有货,事我肯定帮您办好!只不过······”
买办搓了搓手,林阮从包里掏出一个细烟卷,递给买办,买办一摸就知道里头有硬货。这年头,哪怕一小块金子也比外头一麻袋纸币值钱,买办连忙揣进怀里,“您放心,事情包在我身上!”
林阮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临南下的时候湛晞给林阮准备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钱。但是后来林阮到上海,找了一份工作,虽然钱不多,但是足够养活自己,湛晞给的那些钱也就没有动。想来湛晞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给林阮的都是金条银元,只有一小部分纸币。
林阮之后去找了另一个买办,时局特殊,他不能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
等处理好这些事,已经快到了中午,林阮从兜里掏出怀表看了一眼,银色怀表背面有一行拉丁文字。他摩挲几下怀表,然后把怀表收进兜里,往他老师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