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但北戎王终身遗憾是,当年兀术王族为了打压他们一家子,还把他刚出生的幼弟夺了去‘抚养’,名为教导,实为人质。
甚至不但是索要走了当人质,后来兀术王族还把那孩子弄丢了,以至于北戎王的父母为幼子伤心,在一年内接连去世。
也是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北戎王反抗的心思,才于两年后揭竿而起,推翻了旧的部落王族,自己坐上了王位。
在他做了兀术族新王后,经他拷问兀术族旧臣得知,他的亲弟弟却是被人送到了大周境内丢掉了,不知所踪。
而在战场上,他骤然一见卫刃,立刻就认了出来:这肯定是自己的弟弟,与亲爹长得一模一样啊!所以北戎王当时一见才立时转头而去。
并非是畏敌不战,而是骤然见了亲人的失措。
且说这样离奇的故事并不只是口传,北戎王甚至还像模像样弄了张画像出来。
通城内现在到处还张贴着这据说是‘北戎王老爹’的画像。
-
这消息从通城传出来,当时左将军惊得差点一跟头跌下瞭望台。而北戎那边还从城头上往下扔画像,让大周的将士捡走。
左将军命人捡回来一看,都惊了:这画的确实是很像卫先锋啊。
虽说这画上的人,面容更老成些,披着的是北戎特有的铜甲,骑着的不是马,而是一只骆驼似的异兽。但都不用细细分辨,一打眼就看得出,这人与卫先锋长得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赶紧将这画都拿来给军中众位将领看:“这北戎人忒是阴狠了。”
理国公都罕见面色发青的凝重:“咱们固然知道卫将军必不是他的弟弟,也知道那北戎王为何望风而逃,哪里是看见了卫将军的脸,根本是瞧见了他肩膀上的新火器。只是这下头的兵士……”
到底是教育资源不普及的年代。
大周富饶繁盛多年,看重科举出仕,可民间的文盲率仍旧颇高。这军中人更是少有读书识字的。对火器营的精英兵士来说,或许一眼认得出火器,但对大周西北许多普通兵士来说,火器俩字都不会写。
在他们心里,火器就应该是笨重的,数人推着才能运行,最后轰然而响的庞然大物,而不是一根可以由单人扛起的黑筒子。
这种朝廷新弄到手,正在研制的新型火器属于绝密程度,也怕被人偷去,哪怕在京城兵部,有资格经手的人都不多,何况到了这西北。
北戎王能认识到其厉害,立刻不顾颜面调头而去,当时卫刃就很是遗憾,还有两分佩服:真不愧是一统北戎的人,见识的确不凡,能屈能伸保命第一,不肯对着炮口冲上来送死。
北戎王骤退之举当时震惊两军,惹得物议如沸,原本就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故而这会子连理国公都要发愁:北戎王这样出其不意来一招舆论战,只怕下头真有兵士要做此怀疑,动摇军心。
-
卫刃突闻此消息,当然也是震惊。只是他立刻认识到此事要紧,必会闹得沸沸扬扬,若是这些将领不报回京城,那是渎职,但谁要是急着报回京城,又似乎在怀疑他似的。
他不欲让理国公等人难做,于是卫刃索性自己主动道:“北戎诛心之论,请理国公报与陛下,澄我清白。”
理国公严肃点头。
左将军在旁道:“是啊,当年是陛下亲自把卫将军从荒村带走的,必是最了解情形的人。”
卫刃将那张北戎老汗王的画像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嗤笑一声又放下了:“请理国公将此画像也一并呈给陛下。也请京中当年与北戎打过仗,尤其是与北戎王起家的兀术族有过战事的老将军、老兵们瞧瞧,当年可曾有这样一位人物。”
左将军点头:“就是就是,这图跟北戎王半点不像,说这是他爹,哄鬼呢。”
然后又热心道:“那我把这图也给西北的将士们看看——他们对北戎各部落认识的更多些。”
话音刚落,就见理国公跟常将军都无语的看着他:这老左啥都好,就是太实在了。卫刃把这张图送回京城,是为了主动表态,以证自己问心无愧的清白。而在这西北,正该压着此事不宣扬,免得兵心扰乱才是,怎么能拿着图到处说去。
便是通城里北戎人故意撒出来的图,还要收缴了,不许人议论才好。
左将军经人解释后才幡然醒悟。
然理国公还是提醒卫刃:“此事特殊,只怕到底会有些将士心有疑惑。这流言蜚语向来最难澄清,你需有个心理准备才好。”
卫刃点头。
常将军加了一句:“但西北我们几个还是压得住的,难的是京城,只怕有小人趁机乱嚼舌头,或出一些‘为避嫌将你调回京城’之类的馊主意。卫将军还是写一封家书回去,请林尚书等人为你在朝上说说话为好。”
他们可是一点儿不想卫刃因为莫须有的传言被调回京城。
论个人武艺,卫刃当先锋最好不过了,换了他,难道再像原来一样,直面北戎王的官员像大瓜一样被人砍了吗?
-
果然,消息传回京城,惹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高齐宇最关心西北战事,听到了这惊人消息,第一时间就冲向了太医院。
他来的最早:周黎蘅虽也刚听闻此事,但他现在户部当值,还被皇上留下来在御书房听战事总结,而画眉公公也还在御前伺候着没法走开。
--
甚至不但是索要走了当人质,后来兀术王族还把那孩子弄丢了,以至于北戎王的父母为幼子伤心,在一年内接连去世。
也是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北戎王反抗的心思,才于两年后揭竿而起,推翻了旧的部落王族,自己坐上了王位。
在他做了兀术族新王后,经他拷问兀术族旧臣得知,他的亲弟弟却是被人送到了大周境内丢掉了,不知所踪。
而在战场上,他骤然一见卫刃,立刻就认了出来:这肯定是自己的弟弟,与亲爹长得一模一样啊!所以北戎王当时一见才立时转头而去。
并非是畏敌不战,而是骤然见了亲人的失措。
且说这样离奇的故事并不只是口传,北戎王甚至还像模像样弄了张画像出来。
通城内现在到处还张贴着这据说是‘北戎王老爹’的画像。
-
这消息从通城传出来,当时左将军惊得差点一跟头跌下瞭望台。而北戎那边还从城头上往下扔画像,让大周的将士捡走。
左将军命人捡回来一看,都惊了:这画的确实是很像卫先锋啊。
虽说这画上的人,面容更老成些,披着的是北戎特有的铜甲,骑着的不是马,而是一只骆驼似的异兽。但都不用细细分辨,一打眼就看得出,这人与卫先锋长得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赶紧将这画都拿来给军中众位将领看:“这北戎人忒是阴狠了。”
理国公都罕见面色发青的凝重:“咱们固然知道卫将军必不是他的弟弟,也知道那北戎王为何望风而逃,哪里是看见了卫将军的脸,根本是瞧见了他肩膀上的新火器。只是这下头的兵士……”
到底是教育资源不普及的年代。
大周富饶繁盛多年,看重科举出仕,可民间的文盲率仍旧颇高。这军中人更是少有读书识字的。对火器营的精英兵士来说,或许一眼认得出火器,但对大周西北许多普通兵士来说,火器俩字都不会写。
在他们心里,火器就应该是笨重的,数人推着才能运行,最后轰然而响的庞然大物,而不是一根可以由单人扛起的黑筒子。
这种朝廷新弄到手,正在研制的新型火器属于绝密程度,也怕被人偷去,哪怕在京城兵部,有资格经手的人都不多,何况到了这西北。
北戎王能认识到其厉害,立刻不顾颜面调头而去,当时卫刃就很是遗憾,还有两分佩服:真不愧是一统北戎的人,见识的确不凡,能屈能伸保命第一,不肯对着炮口冲上来送死。
北戎王骤退之举当时震惊两军,惹得物议如沸,原本就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故而这会子连理国公都要发愁:北戎王这样出其不意来一招舆论战,只怕下头真有兵士要做此怀疑,动摇军心。
-
卫刃突闻此消息,当然也是震惊。只是他立刻认识到此事要紧,必会闹得沸沸扬扬,若是这些将领不报回京城,那是渎职,但谁要是急着报回京城,又似乎在怀疑他似的。
他不欲让理国公等人难做,于是卫刃索性自己主动道:“北戎诛心之论,请理国公报与陛下,澄我清白。”
理国公严肃点头。
左将军在旁道:“是啊,当年是陛下亲自把卫将军从荒村带走的,必是最了解情形的人。”
卫刃将那张北戎老汗王的画像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嗤笑一声又放下了:“请理国公将此画像也一并呈给陛下。也请京中当年与北戎打过仗,尤其是与北戎王起家的兀术族有过战事的老将军、老兵们瞧瞧,当年可曾有这样一位人物。”
左将军点头:“就是就是,这图跟北戎王半点不像,说这是他爹,哄鬼呢。”
然后又热心道:“那我把这图也给西北的将士们看看——他们对北戎各部落认识的更多些。”
话音刚落,就见理国公跟常将军都无语的看着他:这老左啥都好,就是太实在了。卫刃把这张图送回京城,是为了主动表态,以证自己问心无愧的清白。而在这西北,正该压着此事不宣扬,免得兵心扰乱才是,怎么能拿着图到处说去。
便是通城里北戎人故意撒出来的图,还要收缴了,不许人议论才好。
左将军经人解释后才幡然醒悟。
然理国公还是提醒卫刃:“此事特殊,只怕到底会有些将士心有疑惑。这流言蜚语向来最难澄清,你需有个心理准备才好。”
卫刃点头。
常将军加了一句:“但西北我们几个还是压得住的,难的是京城,只怕有小人趁机乱嚼舌头,或出一些‘为避嫌将你调回京城’之类的馊主意。卫将军还是写一封家书回去,请林尚书等人为你在朝上说说话为好。”
他们可是一点儿不想卫刃因为莫须有的传言被调回京城。
论个人武艺,卫刃当先锋最好不过了,换了他,难道再像原来一样,直面北戎王的官员像大瓜一样被人砍了吗?
-
果然,消息传回京城,惹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高齐宇最关心西北战事,听到了这惊人消息,第一时间就冲向了太医院。
他来的最早:周黎蘅虽也刚听闻此事,但他现在户部当值,还被皇上留下来在御书房听战事总结,而画眉公公也还在御前伺候着没法走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