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途径,就是战争。
正如法国元帅福煦所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后的战争。”
最终,他的“预言”在一九三九年得到应验。
抵达华夏的德国工程师将被安排在东西伯利亚的赤塔工作。新建的机械厂,飞机厂,和汽车制造厂都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
随着华夏对东西伯利亚的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国内。建立在赤塔的机械厂,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矿山机械。研发过程中,华夏的技术人员遇到不少难题,有了这些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德国人,算是解了机械厂的燃眉之急。
进入飞机制造厂工作的,除了二十五名技术工人,还有四十名德国试飞员。其中就有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
一战结束后,他本该到丹麦工作,闻听德国政府招募“试飞员”,便和朋友一起报名,没想到,工作地点竟然是在华夏。
在轮船上,戈林发现,这四十名试飞员全部是参加过一战,有战斗经验的退役军人。
是计划,还是巧合?
戈林不清楚,但他猜测到了某种可能,并开始对这次华夏之行充满期待。
赤塔的汽车制造厂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主要生产卡车,二厂是拖拉机厂。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被“分配”到拖拉机厂工作,从事“拖拉机底盘和车身”的研究。只不过,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的“拖拉机”,没在农田中发挥作用,全部被开上了战场。
飞机试飞员,坦克驾驶员,还有以各种各样名义来华的德国退役军人,开始了在华夏为期五年的工作生活。
在此期间,外部的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切为了德意志!”
华夏与德国的合作没有瞒过英法等国的眼睛。英法两国公使同时照会华夏政府,表示出了对这件事的关注。华夏政府给出的回答是:“这是民间合作,不是政府行为,只发展民用工业,并不违背任何国际条约。”
同时,华夏政府还表明,他们开展合作的不只有德国,还有白俄,苏俄,美国,包括英法两国,都同华夏有商业往来,民间合作。
“商业行为不涉及军事,华夏爱好和平。”
老谋深算的朱尔典因健康问题在几个月前卸任,返回英国,大不列颠新任驻华公使艾斯顿爵士把不准华夏的脉搏,法国驻华全权公使柏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在表面上接受华夏给出的答案。
但英法两国始终对德国与华夏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派遣间谍失败之后,转而想方设法收买当地人。遗憾的是,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很少为财帛美色动心,愿意“帮忙”的人,送出的消息毫无用处。
花了不少钱,却无法得到想要的信息,反而引起华夏的警觉,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误会”,再不甘心,艾斯顿与柏卜也只能暂时收手。
除了整天在屋子里打转的艾斯顿和柏卜,李谨言也很想到赤塔去看一看,提出要求,却被楼少帅打了回票。
赤塔的工厂,名义上是民间出资,实际上却是政府在幕后操控,其中牵涉到太多问题。他是个商人,不是军人,也不是政府官员,冒冒失失的跑过去,的确不太合适。
失望是难免的,却不是不能理解。
“想去的话,等我有时间。”
李谨言摇头,“我也只是一时兴起。“
“是吗?”
“我说真的。”李谨言靠在桌边,“就是一时兴起,也没什么可看的。”说白了,飞机厂,汽车厂,兵工厂,关北哪样没有?
楼少帅拍了拍李谨言的脸侧,李三少一咧嘴,按住楼少帅的手背,“少帅,这事按下不说,我之前提的那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哪件?”
“到苏俄办厂的事。”李谨言笑眯眯的说道:“白俄那边不是问题,苏俄那里有喀山他们在,只要运作得当,厂子开起来盈利会相当可观。现在那边什么都缺,尤其是粮食和生活用品。苏俄又出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商人租厂,我估算了一下,成本不会太多,稳赚不赔。”
“想好了?”
“恩。”
“派谁去?”
“冯经理,还有不少商人都有兴趣。可以组个商团,顺便以少帅的名义送去一批援助物资,也算是敦亲睦邻。”
“我的名义?”
“对。”李谨言点头,“要不就大帅?反正钱是咱们家出的。”
“哦。”
“……少帅。”
“怎么?”
“咱们说正经事呢。”
李谨言握住探入长衫下摆的手腕,试图讲理。不想对方却直接用牙咬开了他的领扣。
温热的气息拂过喉间,带起一阵麻痒。掌心所到之处,一片灼热。李谨言咬着嘴唇,恨恨的扯开军装外套,隔着衬衣咬上了楼逍的肩膀,他就知道,和楼老虎谈正经事,十次有九次没法正经收场……
到苏俄开厂,李谨言之前也考虑了很久。
现在是1920年,还有四年,弗拉基米尔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继任者是斯大林,这件事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基洛夫的地位和声望都排在斯大林之前。就算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也比斯大林的威望高出许多。
再没政治眼光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只要没有哪只蝴蝶再不负责任的扇翅膀,硬把斯大林给扇到苏维埃主席的宝座上,李谨言完全可以肯定,接替弗拉基米尔的除了基洛夫不做他想。退一万步说,基洛夫再遭暗杀,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也不是好对付的。斯大林想要干脆利落的扳倒所有对手,几乎不可能。
何况,经过战场上的洗礼,基洛夫已经发生了改变,想要对他实行暗杀,绝非易事。一旦露出蛛丝马迹,被送去见马克思的是谁,还真不好说。
喀山得到基洛夫极大的信任,与国内的联系变得更加小心。李谨言开始考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同喀山联络。直到在苏俄设立更隐秘的联络点。
站的位置越高,身边的危险就会越多。李谨言不想因为自己或其他人的疏漏,给喀山以及和他一样的情报人员带来危险。
在这段时间内,潜伏在俄国的情报人员会变得格外“孤独”。
“哑叔,这件事你来办吧。”李谨言轻轻叹了口气,“从四处挑两个人,想办法留在莫斯科。”
哑叔点头。
不需要李谨言仔细说明,哑叔就能猜到这两个人是要长期潜伏的。在脑子里把手底下的人挨个过一遍,要机灵,还要是生面孔……挑来挑去,最终圈定了生活在后贝加尔的一对兄妹,谢沙和霍娜。
当年,东西伯利亚边境军总指挥米哈洛夫被许二姐等人给抓了,接替他的安德烈是个大俄罗斯主义者,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实行残酷压迫。
谢沙兄妹和加入了西伯利亚反抗组织的米尔夏,都是当时的幸存者,被许二姐等人所救。米尔夏现在在基洛夫身边工作,时常出入克里姆林宫,谢沙兄妹认识米尔夏,却不认识喀山,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
哑叔取出纸笔,将他计划的人选写出来,递给李谨言。
”哑叔,这对兄妹可靠吗?”
“可靠。”哑叔继续写到,“会再安排人照看他们。”
李谨言点点头,没有再提出疑问。
十月二十八日,北六省商团代表启程前往苏俄。在此之前,苏俄驻华外交代表霍克斯亲自前来关北,向楼少帅和李谨言转达了苏俄对商团的重视,以及对援助物资的感谢。
因苏俄有欠账不还和没收私人财产的前科,英法等国对到苏俄办厂都存有疑虑,更不用说在革命中遭受到最大冲击的沙俄贵族和资本家。相比起苏俄,他们更乐于到白俄投资办厂。喀山的自由贸易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倒是对苏俄的市场很感兴趣,可意识形态的不同,加上其他顾虑,还是拖延了牛仔们的脚步。历史上,美国人哈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因此收获颇丰。此后,他还成功劝说反共的老福特在苏俄开厂,有了不错的开端,越来也多的国外资本涌入苏俄,为苏俄后期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对利益的追求,可以打破任何壁垒。
李谨言要做的,和美国人哈默没什么不同。行动的步伐却比哈默早了一年。
时间就是金钱,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
俄国内战停止,自然灾害和疾病却无法避免,城市和乡村,每天都有人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亡。这场灾难曾经造成几百万人的死亡,导致了民间叛乱,曾坚决支持十月革命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也卷入其中。
如今,灾荒已经发生,矛盾却还没有重度激化,苏维埃领导层比历史上更早提出新经济计划,李谨言的商业触角先美国一步探入了苏俄版图。
“小麦,罐头,布匹,鞋子。”
华夏商团带去的不只有办厂计划,还有大量的援助物资,当火车抵达的那一刻,莫斯科火车站外已经挤满了人群。
听到汽笛声传来,人群传出一阵骚动,秩序变得更加混乱,车站前的士兵几乎控制不住激动的人群。当得知华夏开来的火车上装有大量的面粉和罐头时,饥饿的莫斯科人,很难再保持冷静。
直到两个大胡子军官带领“援军“赶到,混乱的场面才被控制下来。
喀山和布琼尼,两位苏俄英雄一起出现,骚动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喀山下马,在几名士兵的护卫下走进车站,经过十几分钟,华夏商团成员和他一同走了出来。冯经理等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却也被眼前的情形吓了一跳,这些苏俄人看着他们的目光,像随时会扑上来咬一口。
惊吓过后,众人却变得兴奋起来,他们从这一张张激动的面孔上,看到了商机。
第二百七十章
华夏商团代表受到了苏俄政府的热烈欢迎。
基洛夫和托洛茨基分别与商团成员进行了交谈,基洛夫能说还算流利的华夏语,托洛茨基的英语相当不错,这为双方交流提供了方便。
翻译人员基本无事可做,只能对着餐桌上的美酒和熏肉大快朵颐。宴会上提供的食物,至少有一大半来自华夏。酒类都是俄国“出产”,沙皇和其他在革命中流亡的贵族,不会带着酒桶逃跑。
弗拉基米尔的精神很好,在基洛夫和托洛茨基等人同华夏商团成员交谈时,斯大林走到他身边,表情严肃的说了些什么。他先是认真的听着,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斯大林同志,你错了。”
“可是……”
“你可以到发生饥荒的地区去看一看,或是亲自同农民和工人们交谈,你就会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什么。”
弗拉基米尔留下沉默的斯大林,走向正不时发出笑声的基洛夫等人,加入了他们的话题。
“战争使工业停摆,农业欠收。人民的生活困苦,国家就像是一个生锈的齿轮,无法继续转动。”弗拉基米尔的语气中带着忧郁,“我们打破了旧的秩序,推翻沙皇,可人民的生活依旧困苦。”
刚刚还谈笑风生的基洛夫等人,表情也变得沉重。
弗拉基米尔却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不畏惧任何困难!新经济政策,善意的帮助,将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苏俄的资源,人力,市场,都是吸引外资的条件。
“我们怀抱最大的诚意,欢迎你们的到来!”
话音未落,掌声已经响起。
带头鼓掌的是基洛夫,随后是托洛茨基,布哈林……很快,掌声连成一片。
宴会结束之后,苏俄政府与华夏商团就经济合作方面进行磋商。
虽然计划早已经拟好,但在抵达莫斯科后,商团成员经过协商,认为其中的某些部分可以做一下修改。不会影响大局,却能为大家带来更大的利润。
弗拉基米尔的讲话固然动人,但他们是商人,在商言商,商人追逐的永远是利益。
商团停留在莫斯科期间,喀山没有同他们中的任何人私下接触。欢迎宴会上,他也表现得同其他苏俄军官毫无二致。只有回到房间里,躺在床上,他才会疲惫的叹息,只是一瞬间,很快又会武装起自己。
只要还在苏俄一天,他就是喀山,苏军上校,苏维埃的战斗英雄。
十一月十二日,华夏商团与苏俄政府达成了第一笔合作计划。冯经理等人,成为了首批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外国人。
厂房和工人都是现成的,只要更换一批机器,准备充足的原料和染料,机器的轰鸣声将再次响起。
正如法国元帅福煦所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后的战争。”
最终,他的“预言”在一九三九年得到应验。
抵达华夏的德国工程师将被安排在东西伯利亚的赤塔工作。新建的机械厂,飞机厂,和汽车制造厂都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
随着华夏对东西伯利亚的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国内。建立在赤塔的机械厂,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矿山机械。研发过程中,华夏的技术人员遇到不少难题,有了这些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德国人,算是解了机械厂的燃眉之急。
进入飞机制造厂工作的,除了二十五名技术工人,还有四十名德国试飞员。其中就有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
一战结束后,他本该到丹麦工作,闻听德国政府招募“试飞员”,便和朋友一起报名,没想到,工作地点竟然是在华夏。
在轮船上,戈林发现,这四十名试飞员全部是参加过一战,有战斗经验的退役军人。
是计划,还是巧合?
戈林不清楚,但他猜测到了某种可能,并开始对这次华夏之行充满期待。
赤塔的汽车制造厂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主要生产卡车,二厂是拖拉机厂。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被“分配”到拖拉机厂工作,从事“拖拉机底盘和车身”的研究。只不过,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的“拖拉机”,没在农田中发挥作用,全部被开上了战场。
飞机试飞员,坦克驾驶员,还有以各种各样名义来华的德国退役军人,开始了在华夏为期五年的工作生活。
在此期间,外部的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切为了德意志!”
华夏与德国的合作没有瞒过英法等国的眼睛。英法两国公使同时照会华夏政府,表示出了对这件事的关注。华夏政府给出的回答是:“这是民间合作,不是政府行为,只发展民用工业,并不违背任何国际条约。”
同时,华夏政府还表明,他们开展合作的不只有德国,还有白俄,苏俄,美国,包括英法两国,都同华夏有商业往来,民间合作。
“商业行为不涉及军事,华夏爱好和平。”
老谋深算的朱尔典因健康问题在几个月前卸任,返回英国,大不列颠新任驻华公使艾斯顿爵士把不准华夏的脉搏,法国驻华全权公使柏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在表面上接受华夏给出的答案。
但英法两国始终对德国与华夏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派遣间谍失败之后,转而想方设法收买当地人。遗憾的是,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很少为财帛美色动心,愿意“帮忙”的人,送出的消息毫无用处。
花了不少钱,却无法得到想要的信息,反而引起华夏的警觉,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误会”,再不甘心,艾斯顿与柏卜也只能暂时收手。
除了整天在屋子里打转的艾斯顿和柏卜,李谨言也很想到赤塔去看一看,提出要求,却被楼少帅打了回票。
赤塔的工厂,名义上是民间出资,实际上却是政府在幕后操控,其中牵涉到太多问题。他是个商人,不是军人,也不是政府官员,冒冒失失的跑过去,的确不太合适。
失望是难免的,却不是不能理解。
“想去的话,等我有时间。”
李谨言摇头,“我也只是一时兴起。“
“是吗?”
“我说真的。”李谨言靠在桌边,“就是一时兴起,也没什么可看的。”说白了,飞机厂,汽车厂,兵工厂,关北哪样没有?
楼少帅拍了拍李谨言的脸侧,李三少一咧嘴,按住楼少帅的手背,“少帅,这事按下不说,我之前提的那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哪件?”
“到苏俄办厂的事。”李谨言笑眯眯的说道:“白俄那边不是问题,苏俄那里有喀山他们在,只要运作得当,厂子开起来盈利会相当可观。现在那边什么都缺,尤其是粮食和生活用品。苏俄又出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商人租厂,我估算了一下,成本不会太多,稳赚不赔。”
“想好了?”
“恩。”
“派谁去?”
“冯经理,还有不少商人都有兴趣。可以组个商团,顺便以少帅的名义送去一批援助物资,也算是敦亲睦邻。”
“我的名义?”
“对。”李谨言点头,“要不就大帅?反正钱是咱们家出的。”
“哦。”
“……少帅。”
“怎么?”
“咱们说正经事呢。”
李谨言握住探入长衫下摆的手腕,试图讲理。不想对方却直接用牙咬开了他的领扣。
温热的气息拂过喉间,带起一阵麻痒。掌心所到之处,一片灼热。李谨言咬着嘴唇,恨恨的扯开军装外套,隔着衬衣咬上了楼逍的肩膀,他就知道,和楼老虎谈正经事,十次有九次没法正经收场……
到苏俄开厂,李谨言之前也考虑了很久。
现在是1920年,还有四年,弗拉基米尔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继任者是斯大林,这件事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基洛夫的地位和声望都排在斯大林之前。就算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也比斯大林的威望高出许多。
再没政治眼光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只要没有哪只蝴蝶再不负责任的扇翅膀,硬把斯大林给扇到苏维埃主席的宝座上,李谨言完全可以肯定,接替弗拉基米尔的除了基洛夫不做他想。退一万步说,基洛夫再遭暗杀,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也不是好对付的。斯大林想要干脆利落的扳倒所有对手,几乎不可能。
何况,经过战场上的洗礼,基洛夫已经发生了改变,想要对他实行暗杀,绝非易事。一旦露出蛛丝马迹,被送去见马克思的是谁,还真不好说。
喀山得到基洛夫极大的信任,与国内的联系变得更加小心。李谨言开始考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同喀山联络。直到在苏俄设立更隐秘的联络点。
站的位置越高,身边的危险就会越多。李谨言不想因为自己或其他人的疏漏,给喀山以及和他一样的情报人员带来危险。
在这段时间内,潜伏在俄国的情报人员会变得格外“孤独”。
“哑叔,这件事你来办吧。”李谨言轻轻叹了口气,“从四处挑两个人,想办法留在莫斯科。”
哑叔点头。
不需要李谨言仔细说明,哑叔就能猜到这两个人是要长期潜伏的。在脑子里把手底下的人挨个过一遍,要机灵,还要是生面孔……挑来挑去,最终圈定了生活在后贝加尔的一对兄妹,谢沙和霍娜。
当年,东西伯利亚边境军总指挥米哈洛夫被许二姐等人给抓了,接替他的安德烈是个大俄罗斯主义者,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实行残酷压迫。
谢沙兄妹和加入了西伯利亚反抗组织的米尔夏,都是当时的幸存者,被许二姐等人所救。米尔夏现在在基洛夫身边工作,时常出入克里姆林宫,谢沙兄妹认识米尔夏,却不认识喀山,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
哑叔取出纸笔,将他计划的人选写出来,递给李谨言。
”哑叔,这对兄妹可靠吗?”
“可靠。”哑叔继续写到,“会再安排人照看他们。”
李谨言点点头,没有再提出疑问。
十月二十八日,北六省商团代表启程前往苏俄。在此之前,苏俄驻华外交代表霍克斯亲自前来关北,向楼少帅和李谨言转达了苏俄对商团的重视,以及对援助物资的感谢。
因苏俄有欠账不还和没收私人财产的前科,英法等国对到苏俄办厂都存有疑虑,更不用说在革命中遭受到最大冲击的沙俄贵族和资本家。相比起苏俄,他们更乐于到白俄投资办厂。喀山的自由贸易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倒是对苏俄的市场很感兴趣,可意识形态的不同,加上其他顾虑,还是拖延了牛仔们的脚步。历史上,美国人哈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因此收获颇丰。此后,他还成功劝说反共的老福特在苏俄开厂,有了不错的开端,越来也多的国外资本涌入苏俄,为苏俄后期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对利益的追求,可以打破任何壁垒。
李谨言要做的,和美国人哈默没什么不同。行动的步伐却比哈默早了一年。
时间就是金钱,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
俄国内战停止,自然灾害和疾病却无法避免,城市和乡村,每天都有人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亡。这场灾难曾经造成几百万人的死亡,导致了民间叛乱,曾坚决支持十月革命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也卷入其中。
如今,灾荒已经发生,矛盾却还没有重度激化,苏维埃领导层比历史上更早提出新经济计划,李谨言的商业触角先美国一步探入了苏俄版图。
“小麦,罐头,布匹,鞋子。”
华夏商团带去的不只有办厂计划,还有大量的援助物资,当火车抵达的那一刻,莫斯科火车站外已经挤满了人群。
听到汽笛声传来,人群传出一阵骚动,秩序变得更加混乱,车站前的士兵几乎控制不住激动的人群。当得知华夏开来的火车上装有大量的面粉和罐头时,饥饿的莫斯科人,很难再保持冷静。
直到两个大胡子军官带领“援军“赶到,混乱的场面才被控制下来。
喀山和布琼尼,两位苏俄英雄一起出现,骚动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喀山下马,在几名士兵的护卫下走进车站,经过十几分钟,华夏商团成员和他一同走了出来。冯经理等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却也被眼前的情形吓了一跳,这些苏俄人看着他们的目光,像随时会扑上来咬一口。
惊吓过后,众人却变得兴奋起来,他们从这一张张激动的面孔上,看到了商机。
第二百七十章
华夏商团代表受到了苏俄政府的热烈欢迎。
基洛夫和托洛茨基分别与商团成员进行了交谈,基洛夫能说还算流利的华夏语,托洛茨基的英语相当不错,这为双方交流提供了方便。
翻译人员基本无事可做,只能对着餐桌上的美酒和熏肉大快朵颐。宴会上提供的食物,至少有一大半来自华夏。酒类都是俄国“出产”,沙皇和其他在革命中流亡的贵族,不会带着酒桶逃跑。
弗拉基米尔的精神很好,在基洛夫和托洛茨基等人同华夏商团成员交谈时,斯大林走到他身边,表情严肃的说了些什么。他先是认真的听着,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斯大林同志,你错了。”
“可是……”
“你可以到发生饥荒的地区去看一看,或是亲自同农民和工人们交谈,你就会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什么。”
弗拉基米尔留下沉默的斯大林,走向正不时发出笑声的基洛夫等人,加入了他们的话题。
“战争使工业停摆,农业欠收。人民的生活困苦,国家就像是一个生锈的齿轮,无法继续转动。”弗拉基米尔的语气中带着忧郁,“我们打破了旧的秩序,推翻沙皇,可人民的生活依旧困苦。”
刚刚还谈笑风生的基洛夫等人,表情也变得沉重。
弗拉基米尔却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不畏惧任何困难!新经济政策,善意的帮助,将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苏俄的资源,人力,市场,都是吸引外资的条件。
“我们怀抱最大的诚意,欢迎你们的到来!”
话音未落,掌声已经响起。
带头鼓掌的是基洛夫,随后是托洛茨基,布哈林……很快,掌声连成一片。
宴会结束之后,苏俄政府与华夏商团就经济合作方面进行磋商。
虽然计划早已经拟好,但在抵达莫斯科后,商团成员经过协商,认为其中的某些部分可以做一下修改。不会影响大局,却能为大家带来更大的利润。
弗拉基米尔的讲话固然动人,但他们是商人,在商言商,商人追逐的永远是利益。
商团停留在莫斯科期间,喀山没有同他们中的任何人私下接触。欢迎宴会上,他也表现得同其他苏俄军官毫无二致。只有回到房间里,躺在床上,他才会疲惫的叹息,只是一瞬间,很快又会武装起自己。
只要还在苏俄一天,他就是喀山,苏军上校,苏维埃的战斗英雄。
十一月十二日,华夏商团与苏俄政府达成了第一笔合作计划。冯经理等人,成为了首批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外国人。
厂房和工人都是现成的,只要更换一批机器,准备充足的原料和染料,机器的轰鸣声将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