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程潜之又将身边叫得出名姓的学子雅士向蔚璃做以介绍,那些初次相识的也都趁此机会上前来攀附这位程门先生,一一自报家门,有几位寒门书生虽无显赫家世的,亦不卑不亢地上前行礼,简言对程门的仰慕之情。
白宸站在一旁看着,有些姓氏他曾有耳闻,都是中原两河流域的世族大家,有些虽则未曾听说,可是观其气宇也知是诗书之门,而那些寒门书生,虽则衣衫简朴至极,可神容自见书韵,举手投足更是有礼有节。此样一众名流雅士,尽都拜习潜之先生席下,足可见程门智者之名!
因着蔚璃、白宸的到来,引得众人一阵寒暄。于是重又各归坐席,各往其位,依旧奉程潜之入亭内,继续方才的讲学。只是这一回碍于蔚璃在场,程潜之不知是羞涩之故,还是心不在焉,几次起题都再难像方才那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一时又有人提起方才白宸插言的“伏白帝禅位”之论,半激半让,定要白宸直抒己见。
白宸倒也不怯不推,应众人邀请径至石亭的台阶前,向着众人侃侃而谈——
“方才如先生所言:伏白帝禅位,欲以长女之婿,即青门之子承其帝位,青子推让,故而又以幼女之婿,即玉门之子承之。先生之谬即在:非青门之子推让帝位!
原史书所录尚有一言——‘帝察考二婿,长婿志于云游四海,幼婿志于登临高台,故使长婿青门封于东境之地,使幼婿玉家治理天子朝堂’。故而说玉家承帝位,非青门礼让,实为伏白帝之甄选。
而先生所谓的青子推让,所让非是帝君之位,乃是东越国君之名。史书上亦有载——‘帝封青门王东越,青门让之,推蔚族称王位,自降为将领,甘愿为天子,为万民,世代镇守东极’。至此为先生之第二谬矣。
第三处谬误,先生以为玉家所承乃伏白氏之天下,此亦错矣。先生不知伏白帝开朝之初,曾推玉家为四境首功之臣,称言:非玉家智者之谋策不足以平定天下!也曾数次欲推玉家称帝,玉家高祖一让再让,才有伏白家立朝称帝。故而非玉氏承了伏白家的天下,乃是伏白家还回了玉氏之天下。
以上为为小生所言,是为《皇朝史记》之正稿,诸位若有异议,但请赐教!”
这少年一番论争,条理清晰,言辞凿凿,神色从容,举止落落,瞬时间震住了全场。
众人都纷纷议论——白家少年好风采啊!哪一个白家?敝人孤陋倒是未必听闻!果然后生可畏!这样小小年纪已然熟读史书!哪一本史书?他读得那个《皇朝史记》与敝人所读似有差异啊!《皇朝史记》正稿!何谓正稿?史官亲笔所录岂非藏在皇家的文华阁?……
喧议不休,却无人敢起身质疑。白宸看向蔚璃,又回头看看程潜之,心下略有得意。
蔚璃才懒怠理他。这等言论一看就是出自那位玉家太子所授,只世人不知他底细罢了!如此捍卫玉室权柄,为其喝颂正统,可也算是天子良民了!待他明朝成才,兴许还真就为玉室“文能治国惠民”,“武能安邦守境”呢!
蔚璃睨他一眼,不理不睬,只转向程潜之身旁的小书童,悄悄问说,“你家先生可有带酒?”
小书童瞧着这位看上去很是面善的“白家少主”,诚实点头,“还余下两坛青芝,只不过……”
“去拿来!那必是你家先生特地留给我的!”蔚璃吩咐。
不是罢!小书童一面不敢推却,一面心中存疑!青芝酒是留给东越女君的!他算哪门子的客!
蔚璃这边哄了书童去搬酒,回头来见人群中正有人向白宸探问师门,白宸抚额为难,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做答,频频回首寻看蔚璃。
蔚璃笑笑,代他向众人答说,“幼弟的授业恩师乃一云外仙客,不具姓,不知名,故而也无门派之论。而幼弟之言,诸君且那么一听,且那么一乐,尚不足以扰心乱志。”
“这可未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等学史,皆知玉家天下承自伏白一族,乃青门让之。故而尊伏白为贵族,敬青门为贤达。可若说是玉家自有天下……”
“又有甚区别?”蔚璃笑问,“伏白帝平四野之乱,传教化之礼,此样功勋就可不论了吗?还是青门守东极百年,御外敌千万,这样功德就可忘怀了?!
现下尔等之争——问倒底是伏白家的天下,还是玉家的天下!难道不知这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乃苍生之天下!无论伏白与玉室,都不过是奉天之命,代而治之。利于民,则传世千载;不利于民,则沧桑更之。
诸位参史,在于习治政之道,惠民之法,而非议那些旧年恩怨,窥探趣闻秘史!尔之所谓名正言顺,那么请问玉室治天下,安四境,传世三百年,其上敬天道,下泽黎民,又有哪一点是名不正而为之呢?!”
又是侃侃一番言论,说得众学士无不汗颜。人人暗自称奇:哪里来的白家兄弟?可都是人间俊杰啊!自然也有人猜疑:他二人许是天子密使,亦或是东宫之臣,如此捍卫玉族绝非闲杂人士。
程潜之见众人都在小声议论,言行举止已然有所忌讳,又知蔚璃寻来此处绝非巧遇邂逅,必是有要事相商,遂向座下听学者谦辞劝言,“潜之谢诸君抬爱,千里相随,万里来奔,与程某人剖腹而谈,敞怀而论。近来与诸君所议诗经流彩,史集溢光,潜之收获颇丰,学识大长!
今日潜之本欲在这河畔行垂钓之娱,只是难却诸君热情,又情不自禁,在此抛砖献丑了许多。恰逢有故友来寻,叨扰诸位雅兴,依我看——今日不若就到这里,如何?潜之欲旅居帝都至少一月有余,待他日得闲,再向诸位讨教!”
他言辞谦逊,温和有礼,众人知其意便也不好缠扰,于是纷纷起身,收席的收席,理书的理书,各带了童子亦或书箱,上前来与程潜之参礼辞行。
白宸依旧站在一旁安静看着,默默记下他们的名姓,想着回去受罚自是受罚,可也有得典故在挨打之后向师父显摆了!
白宸站在一旁看着,有些姓氏他曾有耳闻,都是中原两河流域的世族大家,有些虽则未曾听说,可是观其气宇也知是诗书之门,而那些寒门书生,虽则衣衫简朴至极,可神容自见书韵,举手投足更是有礼有节。此样一众名流雅士,尽都拜习潜之先生席下,足可见程门智者之名!
因着蔚璃、白宸的到来,引得众人一阵寒暄。于是重又各归坐席,各往其位,依旧奉程潜之入亭内,继续方才的讲学。只是这一回碍于蔚璃在场,程潜之不知是羞涩之故,还是心不在焉,几次起题都再难像方才那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一时又有人提起方才白宸插言的“伏白帝禅位”之论,半激半让,定要白宸直抒己见。
白宸倒也不怯不推,应众人邀请径至石亭的台阶前,向着众人侃侃而谈——
“方才如先生所言:伏白帝禅位,欲以长女之婿,即青门之子承其帝位,青子推让,故而又以幼女之婿,即玉门之子承之。先生之谬即在:非青门之子推让帝位!
原史书所录尚有一言——‘帝察考二婿,长婿志于云游四海,幼婿志于登临高台,故使长婿青门封于东境之地,使幼婿玉家治理天子朝堂’。故而说玉家承帝位,非青门礼让,实为伏白帝之甄选。
而先生所谓的青子推让,所让非是帝君之位,乃是东越国君之名。史书上亦有载——‘帝封青门王东越,青门让之,推蔚族称王位,自降为将领,甘愿为天子,为万民,世代镇守东极’。至此为先生之第二谬矣。
第三处谬误,先生以为玉家所承乃伏白氏之天下,此亦错矣。先生不知伏白帝开朝之初,曾推玉家为四境首功之臣,称言:非玉家智者之谋策不足以平定天下!也曾数次欲推玉家称帝,玉家高祖一让再让,才有伏白家立朝称帝。故而非玉氏承了伏白家的天下,乃是伏白家还回了玉氏之天下。
以上为为小生所言,是为《皇朝史记》之正稿,诸位若有异议,但请赐教!”
这少年一番论争,条理清晰,言辞凿凿,神色从容,举止落落,瞬时间震住了全场。
众人都纷纷议论——白家少年好风采啊!哪一个白家?敝人孤陋倒是未必听闻!果然后生可畏!这样小小年纪已然熟读史书!哪一本史书?他读得那个《皇朝史记》与敝人所读似有差异啊!《皇朝史记》正稿!何谓正稿?史官亲笔所录岂非藏在皇家的文华阁?……
喧议不休,却无人敢起身质疑。白宸看向蔚璃,又回头看看程潜之,心下略有得意。
蔚璃才懒怠理他。这等言论一看就是出自那位玉家太子所授,只世人不知他底细罢了!如此捍卫玉室权柄,为其喝颂正统,可也算是天子良民了!待他明朝成才,兴许还真就为玉室“文能治国惠民”,“武能安邦守境”呢!
蔚璃睨他一眼,不理不睬,只转向程潜之身旁的小书童,悄悄问说,“你家先生可有带酒?”
小书童瞧着这位看上去很是面善的“白家少主”,诚实点头,“还余下两坛青芝,只不过……”
“去拿来!那必是你家先生特地留给我的!”蔚璃吩咐。
不是罢!小书童一面不敢推却,一面心中存疑!青芝酒是留给东越女君的!他算哪门子的客!
蔚璃这边哄了书童去搬酒,回头来见人群中正有人向白宸探问师门,白宸抚额为难,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做答,频频回首寻看蔚璃。
蔚璃笑笑,代他向众人答说,“幼弟的授业恩师乃一云外仙客,不具姓,不知名,故而也无门派之论。而幼弟之言,诸君且那么一听,且那么一乐,尚不足以扰心乱志。”
“这可未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等学史,皆知玉家天下承自伏白一族,乃青门让之。故而尊伏白为贵族,敬青门为贤达。可若说是玉家自有天下……”
“又有甚区别?”蔚璃笑问,“伏白帝平四野之乱,传教化之礼,此样功勋就可不论了吗?还是青门守东极百年,御外敌千万,这样功德就可忘怀了?!
现下尔等之争——问倒底是伏白家的天下,还是玉家的天下!难道不知这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乃苍生之天下!无论伏白与玉室,都不过是奉天之命,代而治之。利于民,则传世千载;不利于民,则沧桑更之。
诸位参史,在于习治政之道,惠民之法,而非议那些旧年恩怨,窥探趣闻秘史!尔之所谓名正言顺,那么请问玉室治天下,安四境,传世三百年,其上敬天道,下泽黎民,又有哪一点是名不正而为之呢?!”
又是侃侃一番言论,说得众学士无不汗颜。人人暗自称奇:哪里来的白家兄弟?可都是人间俊杰啊!自然也有人猜疑:他二人许是天子密使,亦或是东宫之臣,如此捍卫玉族绝非闲杂人士。
程潜之见众人都在小声议论,言行举止已然有所忌讳,又知蔚璃寻来此处绝非巧遇邂逅,必是有要事相商,遂向座下听学者谦辞劝言,“潜之谢诸君抬爱,千里相随,万里来奔,与程某人剖腹而谈,敞怀而论。近来与诸君所议诗经流彩,史集溢光,潜之收获颇丰,学识大长!
今日潜之本欲在这河畔行垂钓之娱,只是难却诸君热情,又情不自禁,在此抛砖献丑了许多。恰逢有故友来寻,叨扰诸位雅兴,依我看——今日不若就到这里,如何?潜之欲旅居帝都至少一月有余,待他日得闲,再向诸位讨教!”
他言辞谦逊,温和有礼,众人知其意便也不好缠扰,于是纷纷起身,收席的收席,理书的理书,各带了童子亦或书箱,上前来与程潜之参礼辞行。
白宸依旧站在一旁安静看着,默默记下他们的名姓,想着回去受罚自是受罚,可也有得典故在挨打之后向师父显摆了!